所在位置:首页 > 幻灯新闻
“天府好家规”南充上报作品展播
来源:南充市纪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7-03-13 14:54:30

 

    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由四川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1月25日启动以来,面向全省、全社会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普通社会家庭征集“天府好家规”故事。
    在本次活动中,我市推荐上报了17条,组委会初选入围10条。这些好家规好故事,生动诠释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进一步推进家风建设是有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从今天起至3月22日24:00为网络投票时间。欢迎大家下载封面新闻客户端,投票支持你心中的“天府好家规”!

erweima4.png

扫一扫下载封面新闻APP

 

之一:以身作则 修身齐家

——百岁老红军王定国家规家风故事

 

 

  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
  她,是目前全国唯一健在并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
  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女,到逐渐成长为一名新中国很有影响的革命家、书画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创造了无数奇迹与辉煌——
  
  长征途中,她失去了一个大脚趾,敌人的弹片击断了她的腿骨,但她毅然三过雪山草地,迎来革命胜利的曙光;在耄耋之年,她坚持带着家人重走长征路,时刻用红军精神激励和影响后人;2009年9月,她被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评为全国“双百”人物之一……
  
  她,就是“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今年已104岁的老红军王定国。
  王定国老家在川陕老革命根据地之一的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
  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在19l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王定国就出生在安化乡爬山村一间破旧的茅棚里。
  
  那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定国家没有田地,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妹妹被活活饿死了;因为没钱安葬病逝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也被卖掉。王定国不得不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六七岁时,她就到面食馆推磨挣钱;15岁就被送到一户李姓人家当童养媳。
  
  那个时代,嫁人、生子是绝大多数山里妹子的命运轨迹,而王定国却敢于对命运说不!她果敢地做了两件大事:放裹脚、剪辫子。从此,便开始了她红色的人生旅程。
  
  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1933年,王定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迎接红四方面军许世友部队进驻营山,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妇女独立营营长。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1937年9月,与时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结婚。
  
  在近90年革命生涯中,王定国不畏艰辛,乐观豁达,淡泊名利,崇俭尚廉,红色传家,始终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子女,影响后人。
  在王老家中,挂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父母慈祥欣慰,儿女快乐茁壮。一家亲密无间,幸福美满。
 
  这个红色家庭,共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当年,王老全家住在北京前圆恩寺胡同里。那时,院子里有块空地,王老和谢老常带儿女们翻地种菜,还养了猪。所收获的瓜菜、猪肉,他们都要分给邻居和好友。在他们的教育下,孩子们心中从小就埋下了艰苦奋斗、不谋私利、团结友善的种子。谢老经常对孩子们说:“我们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任何特权思想。”
  
  翻开一本刚刚出版的《谢觉哉书信》,在第63页上有这样几句话:“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这是谢老1950年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所作的诗句。谢老就是这样,经常严格要求子女要淡泊名利,不能有高干子女的架子,不能搞生活特殊化,要时刻想到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实事、多做贡献。
  谢老逝世后,儿女全由王老照看。王老将这种严格的红色家风保持传承了下来。在儿女们眼中,母亲是天下最美的母亲,勤劳善良,聪明能干,严肃慈爱,节俭清廉。
  
  长期在王老身边工作的阳琼仙说:“王妈妈一生像谢老一样,也自律甚严,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王妈妈家这么多子女,但他们从没红过脸,一家人和和睦睦,与邻居、同事也相处得很好。在生活方面,王妈妈身体力行,能自理的尽量自理,不愿给别人添丁点麻烦。她常对儿女们说,要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偶尔在外面吃顿饭,点菜也很节俭。即便剩下一点,她也要打包带回家。有时饭菜还没吃完,老人家就急着要打包,生怕浪费一点。”
  
  翻开一本本老相册。通过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革命家庭的温馨与幸福,感受到了王老对家人浓浓的亲情与关爱。
  在一张六七个孩子一溜排开的照片中,中间那位瘦削的小伙子就是著名导演谢飞。
  
  谢飞1942年生于延安,小名“延河”。这位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执导了《希望的田野》《湘女潇潇》《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等多部影片,并荣获金鸡奖、百花奖和多项国际大奖,是中国第四代电影人中最有成就和最有国际影响的导演之一。然而,谢飞却从未想过要拍摄一部宣传父母的影视剧,因为父母从小就教育儿女们要淡泊名利、好好做人,做一个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人。
  
  王老儿子谢亚旭:“我二哥被人们称为影视圈里的儒家,圈子里很多人都有绯闻,可他身上却从来没有,我们家兄弟姊妹其他几人也没有任何绯闻,这可能就是得益于父母严格的家教。父母亲这辈子的言传身教,就是想引导我们如何平淡生活,过好普通人的日子。我想父母亲所说的‘好’的概念,就是那句老话,‘平平淡淡才是真’。”
  
  王老常说,活在精神世界的人,最怕没事干。
  谢老逝世后,王老曾把所有的孩子召集到身边说,多年来,我一直照顾父亲和你们,从现在开始,我要去做我该做的事情了。以后你们的事情我一概不管,你们的下一代我一个不带。
  
  王老所说的“不管”、“不带”,是希望子孙们个个都能自强自立,不给党和国家添任何麻烦;所说的“我要去做我该做的事”,就是要在有生之年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在王老心目中,活着就要有用,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是为了自己这个“小家”,而是要时刻想到为祖国这个“大家”。
  王老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党的事业。离休之后,她逐渐成了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在她心中,更是时刻把党和国家这个“大家”放在了首位。


  1984年以来,王老参与筹备成立了中国文物学会,并担任副会长,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她倡导成立中国长城学会,并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组织拍摄《万里长城》专题片,让世界对中国长城充满向往;她参与筹备成立中国干部教育协会,担任常务副主席;她还积极为创建与发展中国关工委和中国老龄委奔走呼号,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十八大后,王老又开始了她的“绿色长征”,并以发起人身份,成立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2012年4月22日,在世界地球日这天,王老带领祖孙四代和亲朋好友150多人,在北京西郊种下了100棵松树……
  
  王老一生淡泊名利。当这些她亲自参与发起的组织发展壮大之后,她却悄然选择了淡出,把名利让给别人。
  著名电影导演谢飞:“母亲一生爱党爱国,不为名利,着实让儿女们佩服。她虽是一弱女子,但却有很强的‘江山’情怀,她总是能想到国家将会面临而当时又顾不上的问题,既然国家顾不上,那她就先尝试做。但她向来不问自己该得到什么,而是总想自己该为党、为国家做些什么。而做事,她从不图名利,并时时教育子女和后人要为党为国无私奉献。”
  
  王老是个出了名的“热心肠”,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人们都亲昵地尊称她为“王妈妈”。她曾与伍修权同志一起,自费跑遍河西走廊,救助西路红军流散人员,探望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她的书画自成一派,有人向她求字,她总是有求必应。王老几次回到家乡,热心为公益事业捐款达20多万元。
  
  就在这次我们录制采访离开时,身体欠安、行动不便的王老,还坚持起身把我们送到电梯口,并趴在电梯外的窗户上,向我们久久地挥手致意。那感人的场景,至今仍让我们潸然泪下,激动不已。
  
  王老就是这样,无论何时何地,都以自己的言行和大爱,影响和激励着她身边的所有人。 
  王老还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过草地时,她的体重仅有50多斤。说起那段经历,王老笑着说,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陷下去了。
  
  长征途中,雪山上的严寒曾冻掉她的一根脚趾;河西走廊的血战,敌人弹片击断了她的小腿;72岁时,一起意外车祸使她脊柱受伤;75岁时,她因患乳腺癌动过大手术……面对这一切,她都十分淡然,心里从没有烦心事,知足常乐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王老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1978年,即谢老去世7年之后,按照组织要求,王老开始清理谢老留下的手稿、日记。在短短6年里,她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近500万字的《谢觉哉传》《谢觉哉书信集》《谢觉哉日记》《谢觉哉文集》等多部历史文献。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王老还出版了一部诗文集《留在昨天的情思》。
  
  在王老客厅、书房里,挂着多幅她创作的书画作品。我们细细观赏,书法刚劲有力,画卷栩栩如生。这位从没上过学,和谢老结婚时还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家女,参加革命后、特别是在谢老帮助下,刻苦学习钻研,终于成了能著书立传、能写诗作画的书画家。
  
  其实,王老70多岁时才开始练书画、写诗文,有如此成就,靠的就是她那颗激情四溢又平淡如水的心,靠的就是她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力量。
  王老亲友说到:“王老是一个活在精神世界的人,她对吃穿住这些物质上的东西看得很开,没有任何要求,但她对精神上的要求却很苛刻。老太太常说,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她心中时刻所想的都是党和国家的事。如果没有这种强大的信念,她现在的身体也不会那么棒。王老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共产主义信仰,并激励子女们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当成自己一生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弹指一挥七十年,血染山河马列坚。立新革旧非常业,星火燎原乾坤传。七十年后又进川,心潮难平语万千。”
  这是王老200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的诗。几十年来,她最喜欢穿的衣服是红军的灰军装、八角帽,最喜欢写的字是“红军万岁”。 她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伟大。她用红色一生和无垠大爱,时刻教育子孙们永远要热爱党、忠于党,永远要跟党走,走出人民的美满幸福,走向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王老淡泊名利、教子盛严的红色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大家庭的一幅生动剪影。不畏艰辛,崇俭尚廉,修身齐家,大爱无疆,这是王老善于家教和胸怀博大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华文明大家庭最优质的基因。这最优质的基因,这不正是我们砥砺前行、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吗?

 

 1/10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