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疗类电视剧,我一向是抱着看看就行的心态。当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的宣传铺天盖地的时候,恰恰我工作的科室ICU与急诊科是息息相关的,加之是郑晓龙导的剧,于是就抱着看看无妨的心态关注剧情。前几集,我仍和往常一样,关注的依旧是演员心肺复苏的手法是否正确?他接触了病人是否洗手了?配药是否注意无菌观念了……
断断续续看到第六集,那场火灾后的急救或许处理的太草率,一个堂堂的主任,病人被盖一掀,就让准备处理后事。但是这个故事的后续发展却打动了我,或许本身导演就是为了表达急诊科医生的重情重义才忽略了专业的处理。电视剧中所塑造的以何建一、江晓琪、刘慧敏为代表的一大批医务人员,他们都有着各自最普通的家庭和最平凡的理想,但是他们却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了抢救患者生命的崇高事业中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与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这部剧给了我们无限的提示和联想。我们每个不在急诊科岗位的医务人员,是否也要学习和具备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
喜欢郑导对这部剧的每一个细节处理,树立了医护人员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不黑化医生,对于医患纠纷的处理也是我要点赞的地方,不回避医患矛盾,揭秘中国医疗的困境。剧中主要人物在冲突与对立中找到了平衡点,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责任,找到了“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里面的很多典型病例,都很真实,医生职业的专业性和敏感度挽救了很多患者,不是医疗事故的病人却被病人家属雇来医闹揪着不放,真正的医疗事故却被善良的患者所原谅,表现出这个社会的正能量,也印证了一句与人为善,与己方便的古话。
《急诊科医生》里急诊科最具学术权威的主任医师何建一,冷酷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柔软的心,他怀着对急救事业的极度热爱,背负着救死扶伤的巨大压力,在急救的最前线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以及“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敬业精神。《急诊科医生》本着搭建起一座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桥梁的初心,让大家能够更多的去认识医生这个职业,了解和理解医生。
江晓琪,非常有个性,看似风风火火,其实心思却缜密无比,工作过程不苟言笑,生活当中却开朗活泼,是典型的冷面热心、公私分明。更是将医生的专业细致与医者仁心呈现的淋漓尽致。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虽然时代在不断改变,但我们的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始终没有改变,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缺少的。尽一切可能去挽救病人的生命,这就是我们每一名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职业职责和历史使命。
大医尚德。我认为,医德是医生的灵魂,也是从医者积累善根的必要条件。医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术的高低。我们经常说“道德”,顾名思义,既要有道,更要有德。医德高,然后医道才可能会高。让我们看看《大医精诚》的表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这段话非常精彩,也非常形象地勾画了一位大医所应该具备的仁心善念。它是为医者修养医德的最高典范,也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牢固树立“底线”意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端正医德医风,提高服务水平,形成了“重医德、讲奉献、促满意、凝团队”的积极氛围。
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航标灯塔,不忘服务群众健康之初心,传承和发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至上的杏林医术,心怀至诚,践行仁心仁德,倡导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传承和发展才更富有现实意义,才是我们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的真谛所在!(南充市中医医院 梁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