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不仅是为政者的警言,更应该被每一个从教者所谨记。古人云:“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董仲舒也曾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就不能不完善自己的道德,谨慎自己的行为,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南高的创始人之一——张澜。
张澜先生不仅是我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育家。张澜生长在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张文倬是一名清末秀才,一直在家乡设馆教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他自幼随父读书,勤学好思,梦耽天下。少年时代的张澜品学兼优、儒雅斯文,身上不但有父亲的正直端方更有母亲的克勤克俭。二十二岁那年,他穿着生平第一双布鞋踏进了科举考场,并一举考中秀才,从此,开启了一代伟人的传奇一生。
1903年,张澜因品学兼优被官派至日本留学。当时,中国在清朝腐败的封建统治下,屡受列强侵略,丧权辱国;而日本却通过实施“明治维新”,国势蒸蒸日上。强烈的对比大大激发了张澜的变革思想。从日本归国后的张澜毅然拒绝了成渝高校的高薪聘请,转而回到家乡南充办学。因为张澜逐渐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心怀天下的张澜从此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他在四川先后担任中学和大学的校长,时间长达十多年,但始终清正廉洁。在他担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期间,为了做到财务公开,他决定在校内设立财务委员会,由校长、总务长、教授和职员代表共同商议学校的开支,对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核,学校定期将每月财务收支情况张榜贴出向师生公布,有效防止贪污腐化。
张澜先生从参加保路运动、任国会议员、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席,直至成为新中国副主席,都始终不改初心,清廉奉公。1949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张澜先生,脚上所穿的,仍旧是他二十二岁那年走进科举考场时那双承载了悠悠岁月与一片“廉”心的布鞋。
张澜先生的清正廉洁,深深感染着我,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思想与品格。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不仅要保持时刻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应该时刻警醒自己要加强廉洁从教的意识,谨言慎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南高人,“南高梦”开始的地方就在莲池,而莲花自古以来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格,因此南高教师更应坚守清廉从教的品德,为更好地实现百年南高梦而不断奋斗!
鸥鹭翔集的莲池湖畔,还有张澜先生布鞋里的那片“廉”心,都时刻提醒着我要努力去维护教育这一方净土。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它所谋求的,是每一个生命的茁壮成长,是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