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先贤足音
南充市陈以勤 陈于陛家风:清正廉明 朴实节俭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18-08-08 10:29:29

 

15336555142235b6319d5d3.jpg

 

  陈以勤(1511—1586),字逸甫,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南充水西里(今嘉陵区李渡镇)人,北宋显族陈尧佐之后,明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陈以勤担任实录总裁官时,领导了《永乐大典》的重录工作。

 

  陈以勤为王师9年,对裕王竭尽保护之力。《明史》说他为此是“焦心瘁志,发为骤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裕王即位,改元隆庆,是为明穆宗。进陈以勤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宰辅。陈以勤入阁后首先向隆庆帝上“谨始十事”。其中的定志、爱民、崇俭、用人、接下、听言及揽权等问题都是针对当时实际情况讲的。随后又上《励精修政》四事疏。穆宗为表彰陈以勤对自己的教育和护卫之功,曾手书“忠贞”二字及“启发宏多”四字以赐,陈以勤对明室的忠诚还受到后来神宗帝的表彰。

 

  嘉靖四十九年(1570),陈以勤辞官退归南充老家,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他倡议、捐资下,当地乡绅积极响应,于万历六年(1578)重修南充西桥,取名广恩桥(即今南充市区老西河桥)。此外,陈以勤还创建了金泉书院、修建嘉湖(今北湖公园)书院等。

 

  陈以勤还乡后,在多个景点留有诗文、手迹。在岳池县团结乡檬子桥村一处崖壁上,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陈以勤在万历元年(1573)三月手书的诗刻《游金田寺》:“地险缘罗入,云源风路前。好山逢玉马,古刹到金田。午荫留松柏,春声半杜鹃。前山明日去,相望益飘然。”

 

  陈于陛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南充市陈以勤陈于陛家风:清正廉明朴实节俭

 

  陈于陛(1543—1596),字远忠,号玉垒山人,南充水西里(今嘉陵区李渡镇)人,陈以勤之子,明神宗东阁大学士。《明史·陈于陛传》说:“终明世父子为宰辅者,惟南充陈氏。世以比汉韦平焉。”

 

  陈于陛是我国史学上的功臣。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上书请修当代正史。在这以前,都是隔代修史。陈于陛以《恭请圣明敕儒臣开书局纂辑本朝正史以垂万世疏》为题上奏,全文长3100余字,是历史上少见长篇修史的奏疏。他以宋朝王旦撰进太祖、太宗两朝正史及吕夷简等增入真宗朝正史为例,证明本朝君臣可以自修本朝历史。奏章中还确定了修史的大经大法。神宗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下令开馆,以王锡爵、陈于陛、黄辉等20余人为正副总裁和修撰官。不久王锡爵谢职,陈于陛为了修史工作的正常进行,“省览日或不暇,辄夜继之,如程乃止”。由于陈于陛“不遗余力”的工作,修史工作进展顺利。不幸的是万历二十四年陈于陛去世,万历二十五年皇城内失火,史料被焚;再加上修当代史的种种顾忌和困难,这次修史遂无果而终。官修当代史虽然夭折,但刺激了明朝私修史的发展,出现了《国朝献征录》《名山藏》《副书》《史概》《史窃》《昭代明良录》《国史》《识大录》等700余卷当代史著。陈于陛不但是修当代正史的开创者,而且是明朝后期中国史学发展的推动者,是南充继陈寿之后又一位史学功臣。

 

  陈于陛继承家风,为官清正廉明,生活朴实节俭。《南充县志·陈于陛传》载:于陛“深自贬省约束,食一肉(一个荤菜),脱粟之饭(不食精米);自身衣皂绨(黑色粗丝织品),夫人以下三浣衣(洗了几次的衣服),布蔽膝;苍头庐儿数十指,皆家产子,椎鲁质朴(很朴实),无褎衣(盛服)大裙者。”“然亦性淡素,非强饰也。生平严取予,自朝在里,未尝以秋毫干人。”世代为相,能保持这样的清廉俭朴,确难能可贵。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