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先贤足音
苏辙:读破文章随意得 学成富贵逼身来
来源:南充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28 10:55:50

 

cf02e80b77af3d53d75cb599046d4fdf.jpg

苏轼画像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65岁的苏辙定居颍川(今许昌),那时,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和一些友人已先他而去。不愁生计却又孤寂的苏辙给自家一间厢房取名“藏书室”,终日谢绝宾客。因为藏书室“有书数千卷”,他要忙着亲手编辑校对整理,“以遗子孙”。


  这些旧物在他眼里全是传家宝。正如他多年前给亲戚蒲宗孟寄去的一首关于“藏书阁”的诗所言:“诗书教子真田宅,金玉传家定粪灰。”
  那一年是哪一年?3月21日,记者通过采访南充和眉山两地学者了解到,这一年目前很难查证,但有两种假设。而且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苏辙、苏洵、苏轼都到过南充。

 

  诗歌何时所作? 两种推测两种说法


  清代学者王文诰著有一本《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据他考证,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三月,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兄弟俩前往开封应试,他们从眉山出发至成都,又“自阆中出褒斜,发横渠镇,入凤翔,过长安,五月抵京师。”


  “苏辙所作《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从‘蒲学士’这一称呼看,可以推测是苏辙在蒲传正任职翰林学士后所作,时间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世明告诉记者,蒲传正名宗孟,字传正,是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人,他在熙宁六年转翰林学士兼侍读。蒲家与苏家不仅长期有往来,而且还有姻亲关系。“三苏”父子出川,往往要过阆州到蒲家停留,一来探亲,二来也有个照应,“从苏辙给蒲宗孟寄去的诗文看,苏辙不仅曾到过蒲宗孟的家,还去过他家藏书阁。”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是苏辙赴京赶考时在蒲家所作。当时蒲宗孟虽未担任翰林学士兼侍读。但已调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观察推官(主管各案公事),苏辙在写诗后也能寄去。”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刘清泉告诉记者,学士是“翰林学士兼侍读”的别称,而其本意是学者或读书人的美称。例如最早由苏轼提出的“苏门四学士”这一说法中,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均未担任过翰林学士,然而因为四人才华横溢,令苏轼欣赏,苏轼依然称他们为“学士”。

 

  17岁的苏辙信心满满 学成富贵逼身来


  经查证,关于《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是苏辙何时所作的史料暂无,但能肯定的是苏辙曾到过“阆中藏书阁”。姑且假设《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是苏辙在赴京赶考路过藏书阁所作。那年,苏辙仅17岁,而34岁的蒲宗孟已在夔州任观察推官。


  那天,随父兄同行的苏辙来到阆中(当时阆州阆中郡,领有南部、新井等县)藏书阁。此前,在父亲的带领下,苏辙在成都拜谒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张方平以国士礼对待苏辙父子三人。49岁的张方平慧眼识珠,给予两名苏家少年极好评价,“六科所以擢英俊,君二子从此选,犹不足以骋其逸力尔。”


  离开成都径直前往蒲家,苏辙在蒲家第一次看见这间“藏书阁”,建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山隈,阁楼外装饰有精雕细刻的朱红色木栏,阁楼顶铺满青绿色瓦片。苏辙走进藏书阁,只见满屋的书架依次放满诸子百家经典著作和从过去流传至今的简牍,有的还夹有用象牙制作的书签。“朱栏碧瓦照山隈,竹简牙签次第开。”苏辙吟道。


  这是一间装饰精美又装满书籍的阁楼,途经此赴京赶考的苏辙,自幼向学,那时的他一定对此次科举考试信心满满。“读破文章随意得,学成富贵逼身来。”果不其然,他与苏轼两人同时金榜题名。

 

  君家旧物岂须猜 苏辙作诗寄给蒲宗孟


  蒲宗孟建藏书阁的目的就是用于藏书、供后人诵读。因为在善于读书的蒲宗孟看来,“寒可无衣,饥可无食,书不可一日无。”
  诗书传家,在北宋人的眼里是极好的。时间回到那年,在那间各类书籍琳琅满目的藏书阁里。苏辙的诗兴意犹未尽:“诗书教子真田宅,金玉传家定粪灰。”在北宋人苏辙看来,书是最好的传家宝。乃至于苏辙在晚年时,自己也建有藏书室,终日忙着“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
 

  当年苏辙在观览藏书阁时,赴京应试的他也会忍不住地拿起一些书籍和传世竹简,恣意阅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辙看了什么?也许他看着看着想起了一则典故,一则关于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请小偷高抬贵手,留下王家祖传之物“旧物青毡”的典故。


  那么什么是蒲家的传家宝呢?在翻阅这些“遗编”的苏辙看来,不就是这些书籍吗。“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自己想的对不对呢?苏辙把自己所思所想写成一首《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寄给夔州的观察推官蒲宗孟。


  “以上是一种假设。但如果《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是苏辙在蒲宗孟担任翰林学士后作的诗,然而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一无史料佐证,二也看不出他当时为何要给蒲学士写这首诗。”刘清泉告诉记者,假设苏辙路过藏书阁时作此诗,从逻辑上比较说得通,“学成富贵逼身来”这样的诗句也更符合他当时赶考学子的身份。因为纵观苏辙一生,虽然出仕40多年,但他真正被朝廷所用,得以充分施展经国才能的时间不过短短数年。


  “除苏辙外,陈襄写有《题蒲传正舍人清风阁》,苏颂写有《寄题蒲传正学士清风阁》,清风阁就是藏书阁的名称。”杨世明分析,陈襄和苏颂没有来过南充,他们关于“清风阁”的描写,只能是蒲传正把清风阁的情况告诉他们,请他们为清风阁题诗,而作为蒲家亲戚,也许这也是苏辙写《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的原因。


  在刘清泉看来,《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为苏辙何时所写的两种假设还需历史资料佐证,但苏辙在路过藏书阁时作此诗的假设,从逻辑来看,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人物简介
 

  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北宋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古史》《诗集传》《栾城集》等。

 

  ◆作品选登
 

  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
  □苏辙
  朱栏碧瓦照山隈,竹简牙签次第开。读破文章随意得,学成富贵逼身来。诗书教子真田宅,金玉传家定粪灰。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