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先贤足音
白居易宽慰挚友元稹 著《嘉陵夜有怀二首》
来源:南充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02 08:52:53

 

631f3dfdd5adac3fe2059535ad2221db.jpg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画像

 

  公元810年,元稹途经南充夜宿嘉陵驿,愁绪满怀地写下“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人生得一知交,为一件快事!公元810年,元稹途经嘉陵驿(今南充市顺庆区),或因思念亡妻,或因想起一段往事,孤独的他不禁叹息“无人会得此时意”。白居易得知后,唱和“唯我知君此夜心”宽慰他的孤独。
  
  2月24日,记者采访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世明,了解《使东川·嘉陵驿二首》《嘉陵夜有怀二首》两首诗背后的故事。
  
  无人会得此时意 元稹一夜无眠
  
  公元806年,元稹被授予左拾遗。“他们的工作就是为皇帝谏言。”杨世明说,一年后,元稹被授予监察御史,相当于今天的纪委干部。公元810年,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今绵阳市三台县),途经南充夜宿嘉陵驿(今南充市顺庆区)。
  
  从元稹留下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驿站毗邻嘉陵江,独居驿站客房的元稹,可以听见滔滔江水流逝的声音。这声音响了一夜,他听了一晚,勾起了他的万千思绪与愁苦孤独。
  
  房外南墙的花随风摆动,朦胧的月光照进屋内,煞白的月光让独居的房屋显得更加冷清。此情此景,和元稹所著《莺莺传》“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十分相似,故事中的张生也是在如此情况下翻墙与崔莺莺相会,开始了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无眠的元稹吟道。
  
  时间回到数年前,那时还是翩翩少年的元稹离家游历,寻找出路,期间曾寓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由于蒲州发生骚乱,不得安宁。”杨世明介绍,元稹通过友人帮助保护蒲州亲戚一家。骚乱被平定后,元稹和蒲家的少女相恋。
  
  后来,元稹为赴功名回到长安应试中书判拔萃科。年仅25岁的元稹风华正茂,被当世太子的宾客韦夏卿选为女婿,蒲州之恋也无疾而终。而这段经历成了元稹后来作《莺莺传》的故事原型,据历代学者考证,《莺莺传》张生的原型正是元稹,崔莺莺则是元稹恋人原型。
  
  唯我知君此夜心 白居易宽慰挚友
  
  “还有另一种可能,元稹妻子809年去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正是元稹写给妻子的悼亡诗,可以看出夫妻感情深厚。”杨世明解析,元稹独居卧房,此情此景也许让元稹思念亡妻,因此“一夜独眠西畔廊”,而这种无限怅惘的失落情怀,让元稹心中那种“无人会得”的感情油然而生。
  
  当晚,元稹写出《使东川·嘉陵驿二首》,把诗作通过驿站寄给长安好友白居易。
  “公元803年,白居易与元稹同中判拔萃科,同任校书郎。两人一同住在长安,来往日密成为知交。”杨世明说,白居易现存一首《嘉陵夜有怀二首》,就是收到了《使东川·嘉陵驿二首》后回复给元稹的。
  
  “怜君独卧无言语,唯我知君此夜心。”白居易在回诗中宽慰元稹的孤独,并非“无人会得此时意”。“虽然白居易未来嘉陵驿,但在诗作对南充进行了各种解读,如‘不明不暗胧胧月,不暖不寒慢慢风’、‘露湿墙花春意深’,以宽慰元稹的孤独。”杨世明说,“怜”字在文言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喜爱,另一种意思是同情。白居易之所以“怜君独卧”,正是因为元稹独自出使东川,失去妻子,向他表明“唯我知君此夜心”。
  
  ◆作品赏析《嘉陵夜有怀二首》
  
  (一)露湿墙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阴。怜君独卧无言语,唯我知君此夜心。
  (二)不明不暗胧胧月,不暖不寒慢慢风。独卧空床好天气,平明闲事到心中。
  
  ◆人物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