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先贤足音
远去的烽火●淳佑故城寻访手记之三:淳佑故城怀古
来源:南充市纪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5-08-17 10:58:00

 

烽火副本1.jpg

 

     几多风物凋零,一曲壮怀激烈。南宋末年,南宋王朝政治腐败、国势渐衰、军力不济、人心涣散,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公元1258年,窥视南宋王朝已久的蒙古国蒙哥大汗悍然发动侵略南宋战争。在这场力量对比悬殊注定就要失败的战争中,南充的先民们身怀民族大义,众志成城,绝然抗击,谱写了一曲敢于抗击外辱保卫家园的壮士悲歌。为深切缅怀先民壮举,记录这一段惨烈的历史,廉洁南充网自8月5日起将陆续推出《远去的烽火——寻访南充先民英勇抗蒙的历史碎片》系列文章,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淳佑故城怀古

 

    几多往事凋零,一曲壮怀激烈。
    七月的一天,在一个烈日当空的上午,我来到了位于高坪区青居镇的淳佑故城,在坚实的城墙面前,在历尽沧桑的遗址中间,在青山绿水氤氲的气息里,寻觅750年前那一段金戈铁马的岁月,缅怀我们南充的先人们抵抗外侮的浩然正气。
    青山巍峨,嘉水浩荡。我静静地站在淳佑故城遗址的一角,细细地打量着这个壁立千仞、大江侧过、自成体系的天下雄关,这个被称为先人们 “防蒙八柱”之一的军事要塞,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奇关隘,心潮汹涌,思绪万千,一段惨烈的先人们抗击蒙军的往事浮现在了眼前。

 

DSC_6875.jpg

故城墙遗址


    南宋末年,长期孱弱幸安的宋廷对来自北边的严重威胁置若罔闻,“从容如常时”,仍然沉溺于穷奢极欲之中,文官爱钱、武将惜死,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南宋诗人林生的作品《题临安邸》对此有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以极其愤怒的心情斥责南宋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有资料评价说,“外之境土日荒,内之口齿日繁,权势之家日盛,兼并之习日滋,百姓日贫,经制日坏,上下煎迫,若有不可为之势。今百姓之膏腴皆归贵势之家,租米有及百万石者,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地的佃农。”朝廷腐败,国势衰微,军力不济,人心涣散,南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公元1258年,窥视南宋已久的蒙古国蒙哥大汗决定南征,亲率十万大军出击,企图一举灭掉南方诸国和偏安南京的南宋王朝。

 

DSC_6765.JPG

淳祐故城遗址至高点


    蒙古大军的铁蹄如潮水漫过,边关告急,城镇告急,村庄告急,南宋的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顺庆府在这场注定就要一败涂地的战争中走上了前沿,守将甘润老将军力主抗敌,积极防御,并将治所迁至青居城(该城始建于南宋淳祐九年,故又被后世称作“淳祐故城”),表示“必当以死为报,愿作保家卫国的英雄,不当卖国求荣的奴隶”。后甘润将军调离,顺庆统制使段天鉴将军接替职务,统揽地方军政。段将军不辱使命,广招贤才,训练兵勇,依照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提出的“以点控面”“以点连线”的城堡部署,集民众之力,以巨石为材垒成墙体,修建了闻名于世的城墙防卫工程——石头城。
    石头城,斜筑高4.3~6.3米、厚1.1米,在高高的山岗上巍然耸立,延绵数里,向外地昭示着南宋人民的坚贞。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啊?遥想当年,我们的先民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支撑下,是怎样把重达数百公斤的石头搬到山顶?又是怎样把石头井然有序地垒成石头墙的?抚摸着被炮火洗礼过的城墙,凝望着被风雨侵蚀过的石头,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这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想,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如果没有一种敢于抵抗外辱的情怀,如果没有一种自我牺牲的气节?这项浩大的工程是无法完成的。

 

50.jpg

绘画:蒙哥汗率军攻城


    蒙军一路南下直捣青居城,须臾之间就把石头城围得水泄不通,战马嘶鸣,人声鼎沸,剑拔弩张的场景让人踹不过气来;天空黑云如棉絮般集结,寒风四起,一场大战拉开帷幕。段将军有条不紊地指挥军民沉着应对,弓箭、滚木、擂石密布,时刻准备痛击蒙军来袭。军民同心,同仇敌忾,就连段将军女儿也奔赴战场,一身戎装,长剑啸啸,誓与父亲一道抗击蒙军,守卫着石头城,护佑着这里的百姓,捍卫着民族的大义与尊严。
    狂妄自大的蒙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炮火声、呐喊声,马蹄声震耳欲聋,响彻山谷。密集的猛烈炮击之后,蒙军飞蝗般扑来,试图一下子撕开口子,一口吞噬石头城的全部军民。石头城的军民们面对强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英勇顽强地利用独特的优势痛击来犯之敌。群山颤抖,草木失色。数日之后,石头城依然固若金汤,依然耸立在烟山之巅,血染的旗帜依然在高高的山岗上迎风烈烈飘扬。 
    据资料显示,攻打石头城的蒙军人数达三万之巨,而石头城的军队仅三千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程度令人惊叹。然而,先人们硬是在朝廷不支援一颗粮食、不增配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绝地反击,用血肉之躯守卫着这里的山山水水,守卫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硝烟散尽,征程未洗。段将军在战斗的间歇又马不停蹄地谋划新的战斗,誓言“守城或不能够成功,也宁为厉鬼,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山风呼啸,群情激昂,将士们回应着将军,“愿与将军共进退,共生死。”“为国为民牺牲是光荣的,我们无所谓。”将士的心声,勇敢的行动,凝聚成了一种抗击外辱维护尊严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的背后,就是爱国爱民爱家的崇高情怀,就是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敢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0ae71f6650274240eddc255eb509fba0.jpg

绘画:守城将士向城外投掷飞石


    然而,就在抗蒙斗争进入关键时期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段将军的偏将刘渊在一次兵败之后,为苟且偷生,为一己之利,悄然变节投降蒙军,沦为了可耻的叛徒,成为了抗蒙大军中一颗罪恶的“种子”。也就在这个时候,早已投降蒙军的宋军主将杜佑跳了出来,公然向段将军劝降,称“宋室昏聩、腐败,以致哀鸿遍野,民心失尽。”“请将军加入大汗麾下,为军士计、为百姓计,共襄大举。”段将军义正言辞愤然斥责,称其为“没有脊梁的狗”“卖主求荣,无耻之极。”随即下令将其处死。
    抗蒙的战斗越来越艰苦,敌人的手段也越来越歹毒,石头城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危险。面对险象环生的处境,段将军决定率军民突围,开辟新的抗蒙战场。谁知,突围的消息被叛徒泄露。就在宋军打开石头城东门之际,早有准备的蒙军就展开疯狂截杀。此时的叛将刘渊原形毕露,他将报效主子的目标锁定在了段将军的身上,一个罪恶的刺杀计划潜滋暗长。他一方面与段将军虚以委蛇,假意抗蒙;另一方面伺机而动,暗下黑手。终于,他找到了机会,在一次突围之中,他趁段将军不备,残忍地将其杀害。将星陨落,草木含悲,一代抗蒙名将、一门忠烈将军,在未竟的抗蒙大业面前,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将军之死激发了将士的仇恨,转化成为了抗蒙的强大力量。然而,断粮断炊数日,饥肠辘辘的军民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纵然舍生忘死,却已无力回天,石头城最终失守了。疯狂涌入的蒙军大肆屠城,一时间,杀声四起,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偌大的石头城顿成人间地狱。

 

DSC_6885.JPG

故城墙散落的青石条


    石头城之战是蒙军在南充最后的一次大规模之战,在四川军民抗蒙战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专家研究表明,四川军民共用了51年的时间抵抗蒙古侵略者,四川是最早抵抗蒙古侵略的南宋地区,也是抵抗蒙古侵略时间最长的南宋地区。今天,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南充人民抗蒙之战是四川人民抗蒙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南充、四川人民英勇顽强、不甘屈辱、抵御外辱的民族精神。
    历史如江水流过。淳祐古城已经成为了蒙军侵略南充的见证,成为了一段浩瀚历史长河的碎片,成为了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值得告慰先人们的是,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这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政通人和,经济发展,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人们没有忘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没有忘记先人们舍生忘死的奋斗,1994年12月15日,淳祐故城遗址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充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人们缅怀历史、凭吊先人、抒发情感、感怀民族气节的重要场所。假如先人有知,亦当含笑九泉了。
    青山埋忠骨,情义满人间。壮哉,淳祐故城;壮哉,我那些伟岸不屈的先人们。

    (罗伟)

 

 DSC_6757.jpg

淳祐故城遗址纪念牌坊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