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礼序家规
啥是陈家幸福源泉?经常召开“家庭会”
来源:南充晚报        发布时间:2017-06-20 08:41:20

 

文内图片模板.jpg

陈宝森家的全家福(陈宝森供图)

 

  在营山县小桥镇齐庙村,有这样一户人家:以前,这个家庭比较拮据,渐渐富裕起来后,出资30万元资助村里修村道公路。昨(19)日,记者获悉,这户人家的老父亲叫陈宝森,他保存的《陈氏族谱》记载了陈氏先祖从唐朝传承下来的《家规十六条》。至今,这些家规还在影响着陈氏族人的言行举止。

 

  陈氏家族因“义门陈”三字而自豪

 

  据老家在营山县小桥镇齐庙村的陈宝森保存的《陈氏族谱》记载:至今仍具影响力的义门陈,在唐朝中后期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到宋朝时,发展成举世闻名的大家族,惊动了朝廷,最终被分家,族人分散到全国各地,其中不少到了四川。

 

  陈宝森告诉记者,他的祖辈就是在那个时候迁徙到营山县境内的,他曾从成都一家媒体得知:南朝的陈朝后主陈叔宝的弟弟、宜都王陈叔明的后裔陈达礼,有陈兼、陈旺两个儿子。一种说法是,陈兼在开元19年(731年)出任江州浔阳县(今江西九江市)县令,陈旺跟随陈兼迁居到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成为江州陈氏开基祖。唐末黄巢起义时,陈兼第6世孙陈阔迁往德安,与陈旺后人合族同处。从陈旺开始,陈家到第8代都没有分家。加上陈阔这支族人,整个江州陈氏家族当时有100多人。另一种说法是,陈阔先是迁到庐山脚下的龙潭窝,他的孙子陈旺把家迁到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因德安在江州南边,当时属于江州管辖,所以这支陈姓人被称为江州陈氏。因江州陈氏民风淳朴,教化有功,耕读传家,孝义相处,中和4年(884年),唐僖宗御笔亲题“义门陈氏”,旌表“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门联。江州陈氏据此把永清村改为义门村,陈阔为义门得到旌表建立最大功勋,被尊为义门陈氏鼻祖。

 

  “近年来,家族史研究蓬勃发展起来。我也开始专注自己的家族史,才得知‘义门陈’三个字的深刻含义,作为陈氏族人,我为陈氏家族的家族文化而感到自豪。”陈宝森这样告诉记者。

 

  南充民间传统文化资料《家训家规》(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书,记载有《西充县东岱乡义门陈氏老族规》。这些老族规是从唐朝传承下来的,其中的《家规十六条》有以下内容:“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召雍穆;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气……解仇忿以重身命,明礼让以厚风俗。”

 

  陈氏家谱记载家规十六条

 

  记者在陈宝森提供的《陈氏家谱》中也读到了与上述家规相同内容的《家规十六条》。在《西充县东岱乡义门陈氏老族规》正文下,有这样一段注释:“西充县陈氏族人最早居住在西充县东岱乡源水垭村陈家坝一带,后分居在该县双凤、仁和、双江等乡镇以及遂宁市蓬溪县等地……”

 

  陈宝森说,直到现在,先祖传承下来的《家规十六条》仍然能够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他要将陈氏家规中精华的部分发扬光大,并将这些家规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有7兄妹,我排行老大。自我记事起,父亲就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心怀爱心,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陈宝森说,虽然那时候父亲并没有多少文化,但家规、家训、家风非常严格,要求子女做人正直无私,能帮助他人时尽量出手帮助。

 

  父辈对小时候的陈宝森的教育,距今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他仍然记忆犹新。“在我7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爷爷去耕田种地,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虽然日子过得很拮据,但只要周围邻居遇到困难,父亲都会搭把手。”陈宝森说,他至今还记得,在他小时候,有一户邻居家遭遇变故,急需用钱救急,父亲知道后,二话不说,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送给了这户人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那时,他家养了一头牛,农忙时,父亲总是牵着牛去帮助村民犁田耕地。

 

  奉献爱心让好家规代代传

 

  陈宝森和老伴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之前,他家比较拮据,从年头忙到年尾也就勉强能够维持生计。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会让孩子们上学。小时候,他的小儿子陈刚很贪玩,喜欢逃课,老师来到陈家家访时,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他。“我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但我并没有对他一个人进行惩罚,而是选择对三个子女一起进行教育。”陈宝森说,当天,等到三个孩子全部回到家中后,他把他们喊到一起“罚站”,问谁做错了事情?直到小儿子承认了错误,他才开始跟他们讲道理。从此以后,三个孩子再也没有谁逃课了。

 

  “儿子结婚后,我们也会经常在家里召开‘家庭会’,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矛盾。”陈宝森说,年轻夫妻脾气都不太好,容易吵嘴。无论儿子还是女儿,不管谁的小家庭出现了争吵,他和老伴都会召集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回到他们的身边。将事情经过了解清楚后,首先,他会教育自己的子女,然后再教育儿媳或女婿,慢慢化解小家庭的矛盾。“这样一来,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儿媳会主动跟我和老伴商量家里的事,家庭就更加和睦了。”

 

  “父亲一直对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你们只要能读,我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们去上学。’”陈刚说,现在,父亲对孙子辈的要求更加严格。目前,他们家三兄妹的4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这才让老爷子放了心。平时,这些孙儿孙女也会打电话给两位老人,向他们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陈宝森告诉记者,他和两个儿子都在建筑行业小有成就,这让他们家慢慢富裕起来了。2013年,他出资30万元资助村里修了一条村道公路。除此之外,他每年还定期拿钱出来帮助村里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如果父亲不用家规家训教育我们,或许,现在的我们不会过得这么幸福。”陈刚还说,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对于陈氏家族良好的家规、家训、家风,他一定要传承给下一代人。(记者陈高洁)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