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廉润果州
任瀚:蜀中大家 刚正不阿
来源:南充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05 09:48:4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西山,宛如一道绿色屏障,环抱在南充城的西南面。西河从山脚缓缓流过,形成山水相接、林木葱郁的自然景观,素有“西山秀色”之美誉。

  西山,是南充的风景名胜,不但有“谢自然飞升”的美丽传说,开汉楼、万卷楼、谯公祠等名胜古迹均坐落在西山之上。400多年前,位列“嘉靖八才子”“蜀中四大家”之一的任瀚在西山潜心读书、著述、授业,也留下一段段人间佳话。

  在一个微风清徐的清晨,我们从山脚出发,去找寻关于任瀚的故事。

朱笔钦点文直词绝

  沿着青石梯,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道路两旁树木葱茏,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山中更显清幽。在一处凉亭歇息,传来阵阵蝉鸣,颇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感。

  西山之上,过去有任瀚创办的金泉书院,至今仍保留有“读易洞”“读易亭”“读易记石刻”“任瀚墓”等与任瀚相关的遗迹。置身眼前这片环境清幽、景色秀美的山林,便会一下子明白任瀚之所以如此钟爱西山的缘由。

  任瀚墓就在西山山腰处,经过后世修缮,保存较为完好。在任瀚墓背后的石壁之上,题刻着任瀚生平,看着斑驳的文字,那些有关“才子”“大家”“良师”的故事也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让人肃然起敬。

  时间回到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任瀚出生在南充舞凤一个三世业儒之家,曾祖父、祖父、父亲均为当地满腹经纶的学者。“任瀚生而聪颖,少年时期便展现出‘济世之志’,是乡里闻名的神童。”顺庆区文联主席张筠介绍,在良好家风家教的熏陶下,任瀚从小熟读“四书五经”,通晓“诸子百家”,其人品学问为当时南充民众所称道。

图片

  位于市北湖公园内的任瀚雕塑景观。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二十一岁的任瀚考中举人。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任瀚离家北上参加会试,并成功入围殿试。多年寒窗苦读,他迎来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考试。殿试时,任瀚作《己丑廷试策》,文采飞扬,见识不凡,嘉靖皇帝亲自批阅其卷,题“文直词绝”,钦点二甲,选为庶吉士。

  获得皇帝的认可,必有非凡的才学。任瀚诗文俱佳,名冠海内,与唐顺之、陈束、王慎中、赵时春、熊过、李开先、吕高一起,并称“嘉靖八才子”,与四川杨升庵、赵大洲、熊南沙合称“蜀中四大家”。据资料记载,任瀚著有《春坊集》《钓台集》《河关留著集》《任文逸稿》《任文遗草》《海鹤云巢对联》《少海文集》等。然而,由于历史久远,其作品大都散佚无存,从现存的少量诗文、对联中,我们依然可以窥见这位一流大家的风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秦宫汉阙;小院春来燕,唤起一帘风月,看溪边绿树,树边红雨,此中有舜日尧天。”这是任瀚所作的一副代表性对联,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张筠认为,从中既看到任瀚无限的才情,也感悟到他卓尔不凡的生命情致。

  如今,这副长联,题刻在北湖公园嘉湖书院的门口,供来往的文人墨客品读、瞻仰。

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进入翰林院,任瀚的前途一片光明,历任吏部主事、考功郎中、詹事府左春坊司直兼翰林院检讨等职位,官阶虽不高,但却是皇帝、太子身边的人,受人尊重。

  任瀚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从不逢迎权贵。吏部主事、考功郎中等官职,掌握着官员的成绩考核和官职升降的实权,他办事公道,从不徇私。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任瀚参与礼部主持的科举考卷评查,当时一些权贵派人送礼说情,有的当面请托,都被任瀚一口谢绝。

  任瀚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为此得罪了不少官员,遭人嫉恨,被人背后称作“木头人”。耿介的任瀚萌发了回乡执教的念头,于是以“身体有病”为由,上疏请求辞职还乡。嘉靖皇帝赏识他的才气、学识,让宰相张骢慰留,任瀚未得离职。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任瀚奉命随皇帝出巡荆楚,返回北京后他再次下定决心离开官场,希望回归家乡。写好辞职奏章后,他把自己的行李收拾好,运到京城外的驿站,然后返回官署上呈奏疏。然而过了好些天,都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再上奏章,依然没有得到应允。几次辞职都没得到批复,回乡心切的他决定启程归蜀。

  任瀚擅自归乡,给了一些权贵弹劾他的机会。官员上奏弹劾任瀚“举动任性、蔑视官守”,请求皇帝降罪惩处。嘉靖皇帝认为任瀚出走一定事出有因,于是派人追回任瀚,让他在金銮殿上当众说明原因,再做处置。任瀚陈述了辞职缘由,希望回乡执教,以文化人,并最终获得嘉靖皇帝允准。

  39岁那年,任瀚回到顺庆,十年前他离开顺庆时意气风发,是为求取功名;十年后他白丁一身归故里,却因功名所累。后来,朝廷免除了对任瀚的处罚,恢复了其官爵,尽管有人上书举荐任瀚回朝为官,但他始终不愿再出山。

  任瀚的一生,傲岸不羁,笔端常常流露出他寄意山水林泉、凌越世俗的情感。他给关帝庙撰写的对联:“才兼文武,义重君臣,耻与汉贼同天,戮力远开新帝业;威震华夷,气吞吴魏,能使奸雄破胆,忠魂长绕旧神州。”似乎也在诉说自己的心志。

有教无类桃李满门

  两袖清风,辞官归家。任瀚回到故乡,于西山山麓办金泉书院,很快扬名四海。由于任瀚才高德厚,前来求学者不计其数,凡是向他求学的青少年,他都尽心尽力教诲、培养。

  任瀚秉持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向他求学的人后来大都有一番成就,其中最有名的是陈于陛和黄辉。黄辉31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被誉为“诗书双绝”;陈于陛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后进太子太保。此外,张鉴、李竹、李益、索俊、杨文举、王续之、杜翼所、文衡、罗仲元、罗仲光等当朝名士均出其门下。这些饱学之士,无论为官还是为民,品德学识都受到世人称赞。

  在南充,任瀚是继谯周之后又一位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良师。任瀚所创办的金泉书院,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顺庆府的文脉走向,数百年川北兴办书院之风不断,培育了人才,也造就了一方水土尊师重教的风气。在市北湖公园,陈设着任瀚、黄辉、陈以勤、陈于陛4人的雕塑景观,无形中也讲述着那段光辉的历史。

  任瀚一生热爱故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顺庆建起第一座嘉陵江浮桥。据南充市地志办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座浮桥东起鹤鸣山、西连朱公堤(今顺庆杨家巷外江边),供行人车马往来。任瀚亲笔撰写《浮梁记》,记取修建“嘉陵江浮桥”这一盛事,并为浮桥撰写两副对联(见文末),被镌刻悬挂在浮桥两端的牌坊上。

  任瀚还关心家乡民众,对有利民生的地方建设都积极参与并热心鼓励。他撰写的《果城保障歌》,记述了多年来洪水给顺庆百姓造成灾患的场景,颂扬了修建江堤护城的功德,还对继续治理江堤、消除水患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此外,他大力支持《顺庆府志》和《南充县志》编修,并为两部地方志撰写了序言。

  淡泊名利的任瀚,晚年潜心“易学”,深有造诣。读易洞是栖乐山上的汉代墓崖,因任瀚在此研读《易经》而得名。洞在栖乐山南,每逢秋日,洞内流霞结彩,异常奇绝,故又称栖霞洞。任瀚在洞内石壁上,手书读易心得《栖霞山读易记》,全文354字,隶书字体,笔力遒劲、文字精练、辞意宏远。“短短三百来字,道尽天地哲理,真不愧是大家!”南充文化学者冯文广在研读《栖霞山读易记》后如此赞叹。

图片

  读易亭。
 

  1987年,“读易记石刻”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地方政府封护石壁、建读易亭,成为一处远近闻名的名胜。这是对任瀚的敬仰,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回望西山,在苍翠的山林之中长眠着一位老者,他值得被更多人追念。

人物简介

  任瀚(公元1501年至公元1593年)字少海,号忠斋,南充人。少年勤学有志,于嘉靖八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任瀚为官清正,秉公办事为国荐才,却屡屡开罪权贵,遭到嫉恨。于三十九岁时辞官归乡,在故乡南充治学授徒五十余载,桃李满门,是南充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代良师。任瀚诗文俱佳,被誉为“嘉靖八才子”“蜀中四大家”。

嘉陵江浮桥楹联

  ◎任瀚

  第一联

  江关雄栈,联屯画舫千寻,直穿云雾通三峡;

  天堑长虹,锁断沧波万顷,不放春光下五湖。

  第二联

  神京西下八千里,见鸟雀横江,夹岸烟花迎使节;

  阆苑南来第一桥,象螭龙饮渭,中天云雾拥仙槎。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