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28日晚,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打响。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两个营和总部教导营于塔子山附近渡江,直至迫近对岸敌始发觉。为掩护突击队登陆,塔子山上的炮兵和重机枪阵地随即向敌人猛烈开火,压制敌人的火力,偷渡转变为强渡。突击队员登陆后,与敌人展开猛烈的厮杀,全歼守敌一个营,并击退左右两翼敌人的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1935年3月29日拂晓,第八十八师后续两个团渡江投入战斗,攻占制高点。与此同时,第三十一军从鸳溪口强渡成功,第九军与第三十军各一部从涧溪口顺利渡过嘉陵江。其余部队在嘉陵江北起红岩寺南至青牛庙50余公里的沿江渡口,实施了多路突破。红军过江后,夺回被敌人抢走的大批船只,并在虎跳驿至涧溪口的江面架起数座浮桥,使红军大部队得以迅速渡江。
渡江后,红九军二十七师在红四军一部的配合下,向驻守在阆中城郊的田颂尧部两个旅发起攻击,从而使阆中城处于红军的半包围之中,成为一座孤城。1935年3月30日,驻守阆中的敌军见大势已去,其主力连夜向嘉陵江以西溃退,并放火烧毁粮食和部分船只。1935年3月31日,红军攻克阆中县城,并随即组织渡江突击队,从华光楼渡口冒着敌人的密集枪弹和空中三架敌机的狂轰滥炸,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到达嘉陵江南岸,攻克了魁星楼、锦屏山的制高点。随后,沿锦屏、田公、富乐一线追击敌军,在高观山一带击溃残敌后,迂回双龙场。红九军二十七师一部分别从河溪关渡口和石兴场的茄子渡过江,进军双龙场。
1935年4月2日,向双龙场进军的三路红军向罗泽洲残部发动攻势,一举将敌击溃后,一部追敌至南部定水寺,然后折转,进抵思依场;一部直驱南部县城附近的老鸦岩,分两路西渡嘉陵江,在县城桅杆湾和塔子山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歼李炜如部一个团,夺取了南部县城。红四军一部从南部升钟、皂角进入阆中北门山、木兰庙,阆中全境解放。与此同时,红军分三路攻击剑门关,拔掉了敌人沿江防线的最后一个要点。至此,川军沿江防线彻底崩溃,红军控制了北起广元、南至南部约200公里的嘉陵江西岸地区,渡江战役第一阶段以红军的胜利宣告结束。红军乘势向甘南发展,兵锋直指梓潼、江油、北川、青川,邓锡侯的老巢绵阳更直接受到威胁,当时的四川反动统治中心成都也大为震动。1935年4月21日,红军攻克北川城,打开与中央红军会师北上的通道,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结束。
强渡嘉陵江战役总计歼敌12个团,约1万人,攻克阆中、南部、剑阁、北川等8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配合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而且打乱了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