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红色经典
从南充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女红军———王定国
来源:南充日报        发布时间:2017-06-12 09:14:53

 

  她,15岁被卖作童养媳,20岁加入红军,22岁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24岁被敌人关押,25岁与“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结为革命伴侣……她70多岁推动长城保护,80多岁挽救失足少年,99岁还参与植树造林———这样传奇的一生,值得世人铭记和学习。 

  她就是从南充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女红军———王定国。

 

  营山红梅初绽放

 

  2010年10月24日上午,营山县北门河畔红军纪念广场锣鼓喧天。当时97岁的老红军王定国亲自为“红军解放营山纪念碑”揭幕。当红绸从纪念碑上缓缓落下,红军在营山的那段红色历史如电影一般,一幕幕在老人的脑海里浮现。

 

  时间回到1913年。 

  那年,营山县安化乡爬山村的红梅开得正艳,一间四面透风的茅草房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她叫王乙香,寒冬凝香,红梅绽放。

 

  在战乱频繁的岁月里,她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多少欢乐。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她的命运将作何安排。

 

  茅草房四周是高高耸立的大山,这就是王乙香生活的地方,她在这里看到所有的孤苦无助和百般绝望。因为糊口,她六七岁时便跟随父母外出给人家干活,推磨、养蚕、洗衣服……15岁那年,她被卖做童养媳受尽磨难……

 

  嫁人、生子,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山里女孩的命运。然而,成长环境的艰难并没有摧毁王乙香的意志,反而催醒了她的革命思想。

  她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

 

  共产党带来了“没有压迫、男女平等”的“新世界”让王乙香激动不已。在革命潮流中,受进步人士的影响,少年王乙香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她给自己改名王定国,用行动对命运说“不”!

 

  若不是现实压迫到极致,她不会做得这样决绝。改名王定国后,她剪了长发,放开了裹脚布,四处宣传“投身革命,男女平等”等思想。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军解放营山后,王定国立即参加红军,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初,她和16名女同志被选派到位于巴中的川陕省苏维埃学校学习。她在毕业考试中声情并茂地宣讲,获得了台下最热烈的掌声,并取得全校第二名的成绩。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历经艰难困苦的王定国先后担任营山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代理主席、县妇女部部长、妇女独立营营长等职。

 

  红梅花开长征路 

  1935年,嘉陵江上战火纷飞,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已经打响。

 

  红四方面军从南充等地出发,踏上长征之路。王定国紧跟革命步伐,成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员,为战士们演出鼓舞士气。行军时,她要在队伍前面赶路,休息时还得回头从队前一直演到队尾。有时候演出没有化妆道具,她就用墨汁画眉,用红纸当口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王定国随部队翻雪山、过草地、战激流、啃树皮,革命风雨的洗礼,磨炼了她顽强的意志。这朵在营山大山中绽放的红梅,傲霜斗雪,开得更艳。

 

  1936年,王定国跟随部队翻越横亘在丹巴、道孚之间的党岭山,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山上,风雪无情地向饥饿、寒冷和疲乏的红军队伍扑来。狂风雪浪一阵阵袭来,女战士们无法前行,便用棉被紧裹,抱团取暖。风雪过后,王定国发现露在被子外面的一只脚早已冻僵,她的一跟脚趾永久地留在了雪山之上。

 

  过草地时,树皮、草根、皮带、皮鞋都成了红军战士的“粮食”。王定国和战士们编了一首打油诗并四处传唱:“牛皮鞋底六寸长,草地中间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后分外香。两寸拿来熬野菜,两寸拿来做清汤;一菜一汤好花样,留下两寸战友尝。”

 

  乐观奋进的歌声,穿透了黎明前的黑暗。 

  2017年1月27日,在央视春晚“致敬老红军”特别环节,身穿红色棉袄的王定国出现在电视机前,她带来了一幅书法作品“红军万岁”,四个大字遒劲有力,激起了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对老红军深深的敬意。 

  艰苦卓绝的长征是她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红梅留香满乾坤

 

  在长征途中,王定国邂逅了一位留八字胡,操湖南口音的老同志,她为这位老同志做了一件羊毛衣服。当时,王定国不知道,这位老同志就是谢觉哉。她更不知道,她邂逅的是一生的幸福。

 

  王定国与谢觉哉的婚姻是“组织安排”的,这对革命伉俪,追求着共同的理想,相伴走过了34年。他们身上体现了“相敬如宾,珍惜亲情”的美好民族传统。

 

  王定国文化基础薄弱,在谢觉哉的鼓励下,她开始识字。由儿子谢飞编选的《谢觉哉家书》第二辑中收集了谢觉哉为王定国修改书信的稿件,就是他们教与学的一个有趣例证。在他们一起的34年间,王定国不但脱了盲,还跟着谢觉哉学习诗词,练书法,晚年成为了有名的书画社会活动家。

 

  在教育方面,王定国常常从吃、穿、住等各个方面讲述自己从前的艰难经历,甚至包括当童养媳的经历,帮助孩子们忆苦思甜,事无巨细地关心与教导着儿女们。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谢家子女都是普通而优秀的工作人员,都在各自岗位上干得出类拔萃。

 

  谢觉哉对家人的严苛、对群众的热情,也深深影响着王定国。谢觉哉去世后,按规定遗属可以继续住原来的房子。王定国却主动遣散了秘书,退掉了司机,搬出了带院子的大房子。

 

  “人活着就要有用。”30多年前,王定国组织人编写、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谢觉哉文集》等多部历史文献,把谢觉哉一生心血的结晶奉献给党和国家,也让儿女们对前辈人的思想、情感、生活,以至社会与历史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王定国对故土爱得深沉,她时常挂记家乡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她回到家乡看望父老乡亲。2009年5月,她在营山县城北门河畔的亲水广场,亲手栽下了黄桷树。2010年10月,她为安化小学捐资2万元。2013年,她委托儿子谢亚旭,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王定国公益慈善专项基金中的30万元捐赠给安化乡,支持爬山村的灾后重建。

 

  王定国“勤劳、善良、博爱”的家规被评选为四川省首届“天府好家规”,她修身齐家、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一直感动着家乡人民,她的深情厚谊也激励着家乡人民。

 

  几十年来,王定国最喜欢画家乡红梅,最喜欢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一心向阳、傲风斗雪的红梅,不正是王定国百年人生的写照么?(记者杨晓江) 

  (原标题:王定国:百年红梅写传奇)

 

  ◆人物简介

 

  谢觉哉(1884年-1971年),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王定国(1913年-)女,南充市营山县人,中国社会活动家,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1933年入党,曾进入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现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名誉院长,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委员会名誉主席,全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

 

  ◆作品选登

 

  寿定国同志五十周岁

 

  □谢觉哉

 

  暑往寒来五十年,鬓华犹衬腊花鲜。几经桑海人犹健,俯视风云我亦仙。后乐先忧斯世事,朝锄暮饲此中天。三女五男皆似玉,纷纷舞彩在庭前。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