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红色经典
抗日英雄:曹子安的精彩人生
来源:四川在线-南充频道         发布时间:2017-04-26 15:06:13

 

  近日,西充县退休老人曹子安被南充市民革授予“抗日英雄”的光荣称号,并授予“卫国勇士、民族英雄、浴血奋战、救国救亡”胸章。老人的许多艰难岁月和英勇事迹开始被人知晓。近日,记者走近曹子安,探访他那不为人知的难忘岁月。

 

  寻找出路步行数十天到成都

 

  1922年3月,曹子安出生于西充县观凤乡桥楼子村,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由于家庭贫寒,仅仅上了几个月的私塾的他过早“辍学”回家当了放牛娃。

 

  “家里太穷了,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曹老介绍,1935年9月的一天,年仅13岁半的他和哥哥,与哥哥的同学冯修德走路去成都寻找出路。据介绍,冯修德,原群德乡的一个放牛娃,听说他有个亲戚在成都,可以帮忙介绍当个学徒啥的。

 

  “只有走路,由于身上所带的银两太少,每天只能吃两顿饭,钱主要用来住宿。”曹老回忆说,三个人住一间房,由于疲倦挤着倒头就睡,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饥饿,饿的人眼冒金星,还要赶路,有时候看见井水或者泉水什么的,用手当瓢舀着喝几口水充饥。

 

  走了数十天,曹子安一行三人终于到了成都。两个月后,他被介绍到一个剃头匠面前当学徒。1937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法西斯等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全面打响,打断了他稳定的生活。1938年6月,他被当了壮丁,于1939年3月出川抗日。

 

  “我们是从成都北门出川的,途径德阳、绵阳、剑阁、广元等地,到达陕西汉中,后来到湖北西乡县,参加到国民党29集团军44军149师的师部连当兵。”现已92岁高龄的曹老回忆当初当兵的经历依然思路清晰,很快,仅仅学会了基本军事技能的曹子安开赴抗日前线。

 

  激战常德英勇作战头部负伤

 

  1939年的湖北大红山战役是曹老所在部队参加的第一次战役。“大红山山势大,山高林密,几千人的部队在里面如同针掉大海。”曹老回忆,我军利用地理熟悉的优势和日军玩“老王推磨”,偶尔跑到日军后面打上几枪,打死几个日本鬼子就跑。

 

  由于曹子安头脑灵活,作战勇敢,1940年他被提升为班长,部队开赴湖南承德。让曹老这辈子最难忘的是1941年9月爆发的常德战役。日军驻湖南华蓉山的部队出来扫荡,从华蓉山、南县、安乡等烧杀抢夺而来,由于没有受到抵抗,一路气焰嚣张得很。

 

  “我们团接到命令埋伏在一个高山上,准备打一个伏击战。”据介绍,趾高气扬的日军一个大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曹子安所在团部、近3000人的伏击圈。

 

  信号弹升空,战斗打响。“每班配备了一挺机枪,我是班长,我就端着机枪居高临下猛烈扫射,看见日本鬼子像倒麻杆一样倒下,心里那个高兴啊,现在想来都是美滋滋的。”曹老回忆说,日军作战勇敢,他们虽然人数少,又遭了伏击,但是依然组织反击,突击队距离山头仅有二三十米,双方互掷手榴弹。

 

  “我的机枪位置就是日军重点消灭目标,虽然我看见手榴弹飞来,赶紧卧倒,但还是被弹片所伤。”曹老回忆,左额的剧痛让他不由自主用手一摸,满手是血,手有锥刺感。他说:“那个弹片大部分进入我的头部,小部分露在外面,手摸时感到有个东西扎手。”

 

  尽管疼痛剧烈,曹子安依然忍痛用手将弹片拔出,卫生员简单消毒后,用吗啡丸子止血、裹伤包包扎后,他再次投入战斗。

 

  日军见战斗伤亡较大,连忙后撤,曹老所在部队立即追击。曹子安端起机枪,边追边扫射,直至牛皮滩河边,看着敌人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战友们编起顺口溜:“(日本鬼子)坐在华蓉山,脚踏南(南县)华(华蓉山)安(安乡),心想到常德,死在牛皮滩。”

 

  常德一战,曹子安所在部队以不到200人伤亡的代价,歼敌近千,受到上级表彰;而在本次战役中作战英勇,歼敌数十人,又光荣负伤的他康复后被抽调到军事队当优秀军事人员的培训主官,任培训队班长。

 

  “这是我在被打死的日本鬼子身上收缴的银元和凤丹盒。”曹老笑着给记者介绍,和中华民国的银元大小差不多的日本银元上的“大日本?明治八年”的字样和龙凤图案依然清晰可见,而凤丹盒上的日本图案和字样已经模糊不清。

 

  泸州起义回归普通人生数十年

 

  1945年,在茶陵县培训军事人员的曹子安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随即所在部队开始转移,到湖北宜昌整编。

 

  1947年,已经升任排长的曹子安在江苏南县经人介绍,与做生意、小他一岁的左凤珍结为夫妻。

 

  1949年,随着国民党部队在各条战线上的节节败退,曹子安所在的44军退守成都。“我们团团长叫肖德勋,他是个地下共产党员,他就向我们宣传共产党的好,希望我们能起义。”曹老介绍,经过他的宣传鼓动,曹子安所在团部从江苏南县坐船向泸州撤退。

 

  当年冬月,由于和中共已经联系好,到达泸州后,马上缴械,被安排在文庙住宿。“我们是和平起义,也没有发生什么战斗,我们就被当时驻扎的刘伯承的部队接收了。”曹老回忆,共产党对他们很好,吃的比共产党的士兵还好,让他们养伤的养好伤,原意参加共产党部队就参加,不原意参军的可以领取安家路费后回家。

 

  当兵十余年,现已娶妻的曹子安决定和妻子回家。回到老家的曹子安和兄长一家生活在一起,并开始学习织布。1951年10月开始在观凤街上开木料加工厂。1953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私营企业一律归公,他被安排进入供销社当服务员,站柜台卖烟卖酒,妻子安排到供销社饭店当服务员。

 

  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8年,他被下派回所在村社劳改。1979年平反,当年退休,参加观凤乡老年协会。(赵威记者李霞)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