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党史博览
文化自信的历史传承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0-06-28 11:30:54

 

文化自信的历史传承

 

  作为更根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它反映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迈向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在走向复兴的进程中,对自身文化传统及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理解与认同,彰显了中国改革创新的精神气象和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精神历程。

 

  回顾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文化历程,可见中华文化的比较优势与深远影响力。作为有5000多年文化发展史的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厚,勤劳智慧、务实进取的一代代中国人创造了华夏文明,展现了自强不息、昂扬奋进、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它内显在思想百家的经史子集中,融贯在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中,外化于举手投足的日用伦常之间,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世界,使文化中国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栖居地。但是1840年以后,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人开始失去自信力。值此民族存亡之时,中国有识之士奔走奋进、徐图自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新文化塑造新生活,在新生活中向往新社会,吹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党塑造了革命文化,以之汇聚中国社会最广泛的力量,万众一心,在超越民族苦难的抗争中筑起新的长城,实现了中华文化的浴火重生。

 

  新中国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人走出了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和自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逐渐从困顿走向兴盛,生发了中国哲学的底蕴和中国精神的底气。在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文化自信始终是一种动力源,成为凝聚中国精神的现实力量。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现实,发挥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中国人民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形成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辩证看待和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偕行并进,形成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文明观念,再次实现了中华文化的自我理解与自我超越。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物质生活的不断丰裕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支撑。我国文化事业稳步前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市场愈加繁荣,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丰润的文化滋养。中国人以厚重的底蕴和多彩的形式展现文化自信的时代品格,凝聚起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迈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作者:臧峰宇,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前线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廉洁四川
南充市高坪区监察局 | 阆中廉政网 | 南部清风网 | 西充清风 | 廉洁仪陇 | 营山纪检监察网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30116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