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基因 > 党史博览
【党史人物】于江震:川陕东路游击司令
来源:南充市纪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6-05-13 09:31:36

 

于江震【1】.jpg

于江震同志

于江震铜像【1】.jpg

于江震同志铜像

 

  于江震,原名于家洵,又名于泽南、于诚信、余代生。西充县占山乡人。1911年6月生,父于申斋,母张贞元,兄弟姊妹7人,由于全家人口多,耕地少,父亲虽兼行中医,全家收入也仅能糊口。
  
  于江震早年在莲池乡高级小学和西充县立初级中学师范班学习,1927年秋,经舅父张德斋帮助,才到地充县龙泉场梓桐院小学教书。在工作中,他结识了南充县七宝寺小学的教师、共产党员杜培新和苏俊,在他们的帮助下不断进步。1928年10月,在七宝寺小学,由杜培新和苏俊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初,于江震调到南充西区安乐院小学教书,并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不久,任党支部书记,后又任中共西区区委书记兼农会主席。1932年夏,调任中共 阆南县委宣传部长。11月,南部县升钟寺农民起义失败后,南充中心县委即派于江震化名余代生,到升钟寺地区清理党组织,恢复游击斗争。党组织恢复后,于江震任中共升钟区委书记。他重新组织游击队,在赵家沟、向元坝等地开展活动,很快振奋了群众的革命斗志。
  
  1933年,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发起进攻,向阆中、苍溪、南部等县推进。于江震根据上级党的部署,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开仓分粮,开展武装斗争,配合红军解放了阆、苍、南大片地区。
  
  1933年8月,红军解放苍溪县的三川寺、阆中的老观场等地,于江震率领游击队转战于此。接着,奉上级指示,从阆中的老观场进入赤区。他打着洋伞,带一根白手巾,作为联络暗号,由驻防当地的红军团政委程世才率一营人迎接,随即送他到通江红军总部。
  
  于江震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任苍溪县地方武装指挥长,中共阆南县委书记、川陕省军区东路游击司令、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处长、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巡视员等职。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粉碎了敌人的“六路围攻”,中共川陕省委即派于江震和项兆开回到南部县升钟寺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准备迎接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于江震率领的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迅速解放了升钟寺地区。接着,奉红四方面军总部命令,游击队扩编为红军独立师,于江震任师长兼政委,立即随正规红军西进,开始长征。
  
  1935年5月,于江震被调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任组织处长。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南下成立中共川康省委时,于江震任川康省委干部大队队长。1936年10 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于江震随同干部大队进入岷州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反“张国焘路线”时,于江震以自己 的切身经历和体验揭发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党中央派邹风平、廖志高、于江震等回四川重建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邹风平、廖志高等回到成都筹建中共四川省工委,于江震、王子模等回到南充筹建中共川北工委。1938年2月,川北工委在南充建立,于江震任书记,黄仁任组织委员,张文轩任宣传委员,王辉阳任妇女委员。中共川北工委加强了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推动了川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9年春,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川北党组织划归川西特委(后称川康特委)领导,撤销川北工委,成立南充、遂宁、阆中三个中心县委,于江震即改任南充中心 县委书记,不久,又调到中共川康特委组织部工作。1940年3月,中共川康特委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成都“抢米事件”中被破坏,特委书记罗世文和党员车耀 先等10余人被捕。根据南方局指示,新成立的第二届川康特委由程子健代理书记,于江震任组织部长。1941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南方局先派于江震去宜宾建立中共川南特委,任特委书记,后又调他到重庆任中共川东特委组织部长,为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于江 震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工作,为保护党组织和党员同志的安全作出了贡献。
  
  1942年初,南方局书记周恩来考虑到于江震熟悉四川情况,具有秘密工作经验,即将他调到南方局组织部工作,负责联络并参与指导四川各地下党的工作。他热 情的接待到南方局汇报工作的同志,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细致地和他们研究工作,向领导汇报他们的情况和要求,及时把南方局的指示传达给各地同志,促进了党 的工作蓬勃发展。在南方局工作期间,于江震经常聆听周恩来、董必武的教诲,深受他们的革命风范的影响。在了担任南方局机关党支部书记时,协助周恩来抓党员 的思想作风建设,做了许多工作。
  
  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1946年4月22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重庆成立了中共四川省委,由吴玉章任书记,王维舟任副书记兼统战部长,于江震任组织部长。 5月,南方局领导及大部分工作人员迁往南京后,四川省委承担了南方局在川、康、滇、黔的工作。6月,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于江震协助吴玉章等同 志,加紧疏散干部,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发动农民运动,积极准备开展武装斗争。同年冬,于江震奉调回延安,去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
  
  随着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渡过黄河,解放战争转入进攻阶段,1947年12月,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批准,将四川在延安的300多名干部集中起来组成了四川干部队,代号长江支队,于江震任政委,杨超任政治处主任,准备跟随大军到陕南,再相机入川,配合解放军解放四川。“川干队”组成后,在山西临县三交口 镇圪垛村进行四个月的集训、整党,然后南下过黄河,经河南鲁山,于1948年7月到达鄂、陕、川边境新解放的郧阳、郧西地区,配合陈(赓)、谢(富治)大 军留守部队,参加剿匪和地方工作。这时于江震任陕南四(两郧)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后,于江震又率“川干队”集中在陕南军区学习和总结工作,随即跟二野部队经湖南常德,从川东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一带进入四 川,到达重庆。他在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工厂,建立四川人民政权的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解放初期,于江震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组织部副部长、纪委检查委员会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长和西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 1954年西南局撤销,于江震调北京,先后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工业部副部长。1960年西南局恢复时,他又被调回成都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 于江震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勤奋简朴,知人善任,团结同志,严于律已,廉洁奉公。他的两个弟弟一直在西充县工作,他没有利用职权将他们调入大城市担任一官半 职。他的妹妹于家蓉,是川棉厂织布车间的档车工,每天三班转,工作很辛苦,曾希望他帮助换成长白班,或调换一个工种。以于江震的权力,为妹妹谋个好工作易 如反掌,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多次劝说妹妹:“我知道你的工作很辛苦,年轻人应该在基层锻炼嘛!”经过耐心教育,妹妹也就安心在车间当工人了,一直到退 休。对此,川棉厂的领导和工人赞扬说:“江震同志职务那么高,对亲属要求那样严格,真不简单啊!”
  
  于江震由于长期艰苦工作,到1960年已得了很严重的肺气肿病。1963年组织关心他,决定他离职养病,但1966年兴起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 仍被作为“走资派”揪斗。江青恶狠狠地说:“四川地下党叛徒多得很”,“没有一个好人”。于是,于江震以“执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包庇坏人”等罪 名,被残酷批斗迫害。当时他正住在成都金牛坝宾馆养病,肺气病严重,呼吸困难,但仍被强迫转入省医院普通病房,取掉氧气瓶,不给特殊药物治疗,并继续逼他 交代问题,致使他病情恶化,于1967年1月28日含恨辞世,终年56岁。
  
  于江震死时,林彪、江青一伙掀起的极“左”恶浪正高,没法开追悼会。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1973年5月17日,才在成都原西南局机关礼堂集会悼念他。 董必武为他题了悼词:“于江震同志永垂不朽!”

 

  相关链接

 

  链接一:

于江震事迹

 

  1931年川北旱灾,地主奸商囤积尤甚,百姓朝不保夕,于江震依靠党员,发动群众向地主“借粮度荒”。莲池乡地主杨茂勋不得不拿出几千斤黄谷分给农民。这一斗争,大长了农民的志气,地方恶霸及仕绅大为震惊,伺机报复。由于南充上西路青年党书记袁国仕的密告,七宝寺中学校长、爱国人士何尧阶遭到逮捕,30多名共产党员和“激进分子”,有的被捕入狱,有的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为了迎头痛击敌人,于江震报经南充中心县委同意,带领何德明等12名赤卫队员,于新春之夜处决了袁国仕。事后,国民党西充保安中队视于江震为眼中钉,悬赏要活捉他。面对白色恐怖,南充中心县委于1932年夏天,将于江震调离西区,继任阆南县委宣传部长等职。他先后在苍溪新观、王渡建立革命根据地,在阆中、南部边境建立了两个游击分队,神出鬼没地打击土豪,袭击民团,夺枪分粮。
  
  于江震在阆中、苍溪、通江、巴中等县,组织游击队。后来,他又担任阆南县委书记、川陕省军区东路游击司令、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处长等职。
  
  1934年9月,与项治平一道,在升钟地区组织游击队。
  
  1935年3月6日,于江震带领的游击队突然出现在皂角乡,出其不意地解除了该乡民团武装。4月中旬,即在该乡建立了德丰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于江震担任游击大队的总指挥,以皂角乡为根据地,四处出击,发展队伍。几天之内,游击大队增加了2000多名青壮年,遂改编为红军独立师,于江震任师长兼政委。5月,川陕省军区4个独立师编成红三十四军,于江震调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任组织处长。红一、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后,于江震任川康省委干部大队大队长。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合后,重新北上,在长征中,在荒芜辽阔的茫茫草地上,干部大队断了粮,许多人倒下去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部队全靠吃野菜。前面部队丢下的马头、牛皮和牲口内脏,后面的人拣起来又煮了吃,于江震带头把自己仅存的一点干粮拿出来,送到奄奄一息的同志口边,自己肠胃病犯了,痛得汗水渗面,劝其服药,他却以药品缺少而谢绝。他说:“我们都是无产阶级战士,环境越困难,越要互相关心,同甘共苦,一道前进。”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于江震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37年11月,党中央派于江震从延安回南充。次年2月,中共川北工作委员会建立,于江震任书记。他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主持制订南充抗日救亡运动和建党工作的规划,发展党员500多人,先后建立起7个县委、2个特支,还团结了民主人士张澜、鲜英,为同年夏天在南充小教“署期讲习班”开展统战工作奠定了基础。

 

  链接二:

于江震在南充的抗日足迹

 

  重建川北党组织
  
  为了尽快重建川北党组织,于江震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东奔西走,依靠他与家乡父老乡亲的血肉联系,在群众的掩护和帮助下,找到了在敌人血腥镇压下幸存下来分散隐蔽的党员干部,一个一个交换意见。对于那些失掉关系后仍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的人,迅速给他们接上组织关系;对那些从重庆反省院(军阀刘湘设立的专门关禁共产党人的监狱)和敌人监狱释放的政治犯,逐个详细调查,没有自首变节行为的,及时恢复党籍。同时在杨家巷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并发展新党员,仅在南充蚕桑校就一次吸收了40多名学生入党。1938年2月,以上述党员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川北工作委员会,于江震任书记。标志着党在川北的领导核心重新形成,结束了白色恐怖下川北长达四年没有党的领导的历史。
  
  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南充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于江震认为,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深远的,歌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机动,不需要特定的场所,是抗日宣传的有力武器。在他的安排和鼓动下,果城的街头巷尾、工厂、学校、茶馆、商店成了歌的海洋。士兵唱《枪口对外歌》;妇女唱《新的女性》;学生唱《救亡进行曲》;工人唱《码头工人歌》。一时间《伏尔加船夫曲》与《大刀进行曲》此起彼伏,南唱北和,优美的旋律回荡在果城上空。
  
  为有牺牲多壮志
  
  在于江震坚定革命信仰和崇高人格魅力的感昭下,南充人民心系抗日前线,城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援战、参战热潮。
  
  家住内小北街水佛寺内的田姓老太婆,护送5位儿子上前线抗日,全部战死沙场,而自己年老体弱,无力养活自己,最后竞被活活饿死在家中,其惨其烈感天动地。1938年初,西充县800名青年,战场杀敌,仅一人幸存;南部籍少将团长柴意新,率兵鏖战十余天,英勇捐躯。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参战的南充儿女达数十万人,仅西充就有六万多人,他们在全国各个战场浴血奋战,许多勇士战死他乡,魂归故里,南充人民为抗战,作出了重大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于江震先后担任中共西南局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人事部长、西南局组织部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和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副部长,1960年被调回四川担任中共西南局书记兼秘书长。“文革”初期,江青恶毒诬蔑“四川地下党都是‘红旗党’(国民党的别动队)”,对于江震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1967年1月28日,于江震含冤离开了人世,时年55岁,接着其妻季河清也被残酷迫害致死,仅50岁;其母亲,一个因儿子参加革命而坐过国民党监狱的70多岁的老人也被赶回老家,丧失了生活来源。当时,一位在于江震领导下工作过的老同志,听说老首长被“四人帮”迫害致死,悲痛万分。临终前再三嘱咐自己的爱人:一定要找到于江震同志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1980年3月,《人民日报》以《党的忠诚战士》为题,发表了悼念于江震的文章;董必武同志为此题词:“于江震同志永垂不朽”;1983年和1985年,中共南充地委党史办派出专人搜集于江震革命事迹并召开座谈会,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在本文已经画上句号的时候,于谦告诉笔者,其父原葬在磨盘山革命公墓,现已迁入凤凰山同其母合葬。子女每年都去成都祭奠,父母的坟墓两旁各矗立着一棵雪松,苍翠葱茏,生机盎然,犹如两名持枪而立的哨兵,日夜守护着先驱的英灵,让人备感欣慰。

 

  链接三:

西南局书记于江震百年记念

 

  我在今年七一党的九十周年日收到了一本书《江震百年记念》,书名是宋平亲自提写。书是他的女儿我小时候的好朋友于谦(小名大于)寄来的。
  
  于江震叔叔和他的夫人季河清阿姨都是在文革初期(1966年、1967年)就分别被迫害去世,抗日初期我母亲和于江震夫妻都在四川阆中县工作,于江震是领导人。我父亲从延安被派到四川做秘密工作时认识了他们。后来到了重庆都在周恩来和董必武领导下的南方局从事革命工作。
  
  文革前于江震是中共西南局书记兼秘书长,他是1928年入党的老党员。他们在战争环境下没有倒下却在文革中被所谓的“革命者”批斗至死。
  
  借这本书出版和记念建党九十周年的机会让我们表达对他们那一代老革命的敬意和怀念。
  
  书名是由宋平(也在南方局工作过)提写,我的好朋友于谦赠我此书。
  
  网上的有关于江震的简单介绍如下:
  
  于江震(1911--1967),四川西充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南充西区区委书记、阆中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阆南县委书记。1935年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任干部队队长。1937年后,任中共川北工委书记、川西特委组织部部长、川南特委书记、川东省委书记、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西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中组部、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于江震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于1967年1月28日含恨离开人世。
  
  “文革”后1973年5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为于江震召开追悼大会,董必武的悼词是:“江震同志永垂不朽”。1979年,又在其骨灰盒上加盖中国共产党党旗。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廉洁四川
南充市高坪区监察局 | 阆中廉政网 | 南部清风网 | 西充清风 | 廉洁仪陇 | 营山纪检监察网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30116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