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精准扬起干部作风之变的鞭子
来源:南充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11-04 15:48:52

  近日,阅读《求是》杂志“党刊精选”栏目刊载《让“快牛”得劲,“慢牛”奋蹄》一文,深感其中蕴含的干部监督管理智慧,与中华优秀传统治吏思想一脉相承,又洋溢着新时代治理创新理念。文中强调“形成不担当就问责、不负责就追责的鲜明导向”,发人深省令人警醒。

  古人云:“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制度之威,正在于其公平无私的刚性约束。纵观历史,秦以“律”强国,唐以“格”致盛,无不印证了“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的深刻道理。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部队”,其中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对于确属懒政怠政者,必须高悬问责利剑,让制度的“戒尺”真正触及痛处。

  当然执纪问责绝非目的,而是手段。纪检监察工作既要有“雷霆手段”,也要有“菩萨心肠”。在查处懒政怠政问题时,需明察秋毫,区分“不能为”与“不想为”的本质区别。如同良医治病,必先诊其病因,方能对症下药。

  有的“慢牛”属能力不足所致。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这类干部,当“加强精准化培训和锻炼”,补其短板,强其能力。昔管子治齐,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诸葛亮治蜀,兴庠序之教以育人才。今日纪检监察工作,亦当注重防患于未然,通过常态化教育、精准化培训,助力干部成长。

  有的“慢牛”属机制束缚使然。文中提出“为‘快牛’松绑减负”,实为真知灼见。北宋王安石变法,欲除积弊而未能彻底;明代海瑞为官,清正刚直却屡遭掣肘。皆因体制机制之困。我们当以史为鉴,通过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优化工作流程,为担当者松绑,为实干者撑腰。

  而对待那些思想消极、作风懈怠的“懒牛”,则必须“亮剑警示”。《官箴》有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纪检监察机关当以公正执纪树立威信,以严厉问责匡正风气。

  干部监督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刚柔并济、分类施策。对于“快牛”型干部,要在严管的同时给予厚爱,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其得劲前行。唐太宗李世民倡“勋贤之爵”,宋太祖赵匡胤行“厚禄养廉”,皆是为激励贤能。当下干部管理,亦需完善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机制,让有为者有位,让优秀者优先。

  对于“慢牛”型干部,要坚持约束与赋能并重,既传递压力,又给予动力。清代曾国藩培养人才,主张“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当下干部管理,亦需通过谈心谈话、教育提醒等方式,引导“慢牛”奋蹄。

  而对于那些经教育提醒仍不改进的“懒牛”,则必须高举问责利器。韩非子云:“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亮剑,坚决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纪检监察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民,促进事业发展。执纪如同医病,需辨证施治;育人如同农事,应因时因地制宜。

  《让“快牛”得劲,“慢牛”奋蹄》一文,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方法论。作为纪检监察工作者,当以史为镜,以制为尺,在执纪问责中体现精准,在干部监督中展现智慧。既要让“快牛”得劲,保持奋发有为的朝气;又要让“慢牛”奋蹄,激发迎头赶上的勇气;还要向“懒牛”亮剑,树立失职必究的鲜明导向,唯有如此,方能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为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汇聚磅礴伟力。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