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十条措施: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扫清项目建设障碍
来源:南充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14 11:00:19

 

1.jpg

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市民热情服务。 本报记者 张力 摄

 

  今年是省委确定的“项目年”,是南充全面实施“155发展战略”、建设成渝第二城的发力之年。为保证目标进度,清除发展障碍,2月7日,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关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
  
  推进改革 保驾护航
  
  市纪委副书记马文林直言: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着力点在于制度设计、流程优化、监督保障。“十条措施”正是基于这三方面而出台的,旨在扫清南充发展障碍。“十条措施”立足深化服务、推进改革、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建立不能腐的机制,有利于破解南充发展瓶颈、推进实施“155发展战略”。
  
  马文林说,针对项目建设、项目审批、行政效率中存在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十条措施”对行政审批时限、行政审批流程、效能监督进行了改进优化。“十条措施”立足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重塑南充形象,围绕权力边界、制度机制、流程再造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有利于营造优质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
  
  狠抓落实 优化环境
  
  “十条措施”的出台,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引起了积极而强烈的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强有力的措施贯彻落实。
  
  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谭卫明说,“十条措施”出台后,市优化办牵头,市政务服务中心制定出台了项目审批“四张清单”:材料清单、时限清单、流程清单、样本清单。对项目前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工程决算等环节所需要准备的资料,做到一口清;对项目审批各环节的办结时限进行再优化、再提速。创新服务方式,对全市222个重点项目分别落实1名牵头部门中层干部为项目服务经理,为企业提供更多方便;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处,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
  
  市发改委副主任何清君介绍,“十条措施”出台的当天,市发展改革委专题研究,提出“三条硬举措”:正式运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按照全程互联网、全循环运行的制度设计,全过程痕迹化管理;全面启动“四联合”评审勘验工作,牵头起草完成《南充市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评审勘验实施办法(试行)》,开设重大项目评审(审批)、踏勘、图审、验收绿色通道,与重大项目服务处共同组建“一窗受理窗口”;建立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助推项目建设。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庞腾科介绍,“十条措施”出台后,立即梳理所有审批的前置条件,凡是法律法规没有要求的,一律取消;对2016年以前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凡是与法律法规不符合的一律废掉;为解决前端和后端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正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审批人员接件后,及时通过网络反馈,后端第一时间知晓;启用内部网络办公平台,相关科室和领导直接通过手机,可进行审批和签字。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文彦璋介绍,为解决群众排号难、办证难等问题,按照“十条措施”要求,市国土资源局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解决。如减少审核环节,启动责任倒查、限时办结、预约取号、实名取号等制度;增设16个受理窗口,在高坪、嘉陵不动产登记中心分别设立窗口,办理高坪、嘉陵规划区内不动产登记业务,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当天申请即可受理。
  
  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十条措施”的要求,还不断简化改进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审查内容,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完善审批和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在网站和服务窗口公开,方便办事群众查阅;对于涉及用地的项目,加强与项目代理人的沟通衔接,主动服务,切实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