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弘扬践行城市精神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来源:南充晚报        发布时间:2016-01-04 09:55:27

 

  2015年12月29日至30日,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召开, 会上首次提出南充的城市精神,即“勤劳、朴实、诚信、包容”,响亮地提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 还提出如何做好综合保护开发“母亲河” 这篇文章。南充城市精神实质和内涵是什么? 区域中心城市该如何建设? 嘉陵江又该如何综合保护开发?连日来,南充相关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对这些话题给予了解读。

 

  南充城市精神 

  在2015年12月29日至30日召开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首次提出南充的城市精神:勤劳、朴实、诚信、包容。

  当前,南充正处于加速前行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种振奋人心、 鼓舞士气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和引领南充未来的发展。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宋先钧认为,“勤劳、朴实、诚信、包容”的南充城市精神,综合凝聚了南充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既植根历史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既彰显地域文化,又反映群体意识;既引领未来取向,又弥补现实缺失;既提升城市形象,又指导实际工作,能够引导市民团结奋进、引领城市不断发展。

  勤劳,是一种传统美德。南充是传统农业地区,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南充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栽桑养蚕、晴耕雨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美好生活, 留下了不畏艰难、 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升钟水库、北湖公园等这些今天引以为豪的工程,都是当年南充人民一锄一锄刨出来、一挑一挑担出来的。这些年南充取得的发展,很多也是挖山填沟、战天斗地干出来的、拼出来的,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朴实,是一种群体特征。南充过去自然条件很差,很多地方山高沟深路远,老百姓形象地说是“看到屋,走得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南充要发展、要变革、要改善生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没有什么巧劲可使,只有老老实实地干,这造就了南充人纯朴实在、善良感恩的宝贵品质。

  诚信,是一种宝贵品质。南充自古以来先贤汇聚,英雄辈出,是闻名遐迩的忠义之邦,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 三国遗风深深浸润在每一个南充人的血液中。三国文化最讲忠义,最讲一诺千金,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讲诚信。现在南充常年有200多万人在外务工,很多乡友打拼出了一番事业,靠的就是特别讲诚信、特别讲信誉。

  包容,是一种地域文化。南充历经时代更迭、区划调整、人口迁徙、文化交汇、民族融合,自古以来就是大融合、大交汇的地方,有很多外来文化,多元文化交汇,彰显南充人平和、包容的文化特点。同时,千百年来,南充人滨江而立、逐水而居,嘉陵江浩浩荡荡、千回百转,一个个古码头诉说着南充的历史,这让南充人从骨子里透出一种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大气度、大境界、大智慧,这就是一种包容。

  城市精神外露为城市气质, 内聚为城市灵魂,使那些朝夕相处的市民认同和追随。城市精神如同一面旗帜, 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 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2015年12月30日,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闭幕, 会上响亮地提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这与以前的目标相比,少了“川东北”3个字, 即从以前的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升级”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提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也是南充的历史传承、资源禀赋、区位特征、基础条件所决定。” 西华师范大学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金生杨教授认为,“刚刚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省政协委员、西华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杨树政认为,南充提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也是服务于国家战略,既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 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如今,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南充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为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重大契机,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和定位发展。南充如果还是在川东北“打转转”“内循环”,依然把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立足点锁定在川东北,那就显得狭隘了一些,封闭了一些,在发展中就会掉队,也会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输人一着、 慢人一步、逊人一筹。

  “在这种情况之下, 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是科学的,选定这条富民强市的路子完全是正确的。”金生杨说。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符合南充发展实际,激动人心的目标。”市发改委党组成员何清君表示,航班、高速公路、高铁等条条出川通道打通,南充的规划理所应当跳出川东北,站在全川、 西部, 甚至是全国的范围内来规划。

  那么,区域中心城市如何建?报告提出建设“创新、开放、生态、法治、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

  创新: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增强发展新动力,开辟发展新空间,再造发展新优势,奋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开放:推进思维理念、产业布局、基础建设、 市场环境无障碍地融入全省全国全球经济大循环,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建设开放型经济高地。

  生态: 保护好南充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动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健康, 探索资源成长型城市绿色发展的示范新路,创建国家生态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西部山水田园城市。

  法治:着力构建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法治格局,让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在南充大地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

  繁荣:就是推动市场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让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南充竞相奔涌。

 

  嘉陵江综合开发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李仲彬提出做好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这篇文章,并不是局限于嘉陵江这个范畴, 而是要以此为抓手,加快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一条以嘉陵江为主线的生态走廊和经济走廊,这为嘉陵江流域(南充段)开发拓开了全新的视野,谋定了综合保护开发的大局。

  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的综合保护开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方面, 而是应该涵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制度约束等在内的一个综合体系, 不同的体系之间应该相辅相成。

  莱茵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人口、产业、城市密集带,一度由于严重污染,被称之为“欧洲下水道”。经过多年的艰辛整治,如今的莱茵河重现了清清的生命之河景象。 南充的嘉陵江综合开发不能走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这一点, 李仲彬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已经明确指出。李仲彬说,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要充分吸收借鉴莱茵河、 多瑙河和黄浦江等国内外江河保护开发的成功经验, 引入世界级知名机构、规划大师亲自操刀,编制高水平的规划,形成科学的规划体系。坚持规划为纲、城镇为核、文化为魂、分步推进。

  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张灯说, 综观国内外的江河流域综合保护开发, 首先离不开的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尤其是航运能力的建设,这方面,嘉陵江流域(南充段)已经有着较好的基础。

  嘉陵江的综合保护开发自然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在沿江临港产业的发展上,我市坚持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 正在逐步淘汰或改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努力招引一批产品市场占有率高、 竞争力强的低耗、 环保企业。实际上,沿江临港产业的发展在南充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被一江清水吸引,燕京啤酒自2008年在南充投产以来,从2013年至今实现了每年上亿元的税收……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我市正在推动三次产业的提档升级。

  在嘉陵江的综合保护开发上, 最为外界关心的莫过于旅游业的开发。在这方面,南充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在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体系中,交通建设是基础,产业发展是支撑,旅游开发是重点,生态保护是底线。”张灯说,从国外江河综合开发的经验来看, 流域的综合开发不仅需要跳出单一的开发圈圈,也要跳出“画地为牢”的框框,既需要江河流经地区的协调合作,避免互为掣肘,同质竞争;也需要参与企业和流域民众的主动参与, 毕竟参与开发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受益的是民众;更重要的是要有统一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约束, 不然生态保护这一底线很容易被触及。记者 李奎 易立权 杨晓江 刘洋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