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全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经济工作。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 统一到市委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立新心态,适应新常态,寻求发展新突破。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这是中央把握经济规律和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适应新常态, 必须清醒认识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和“九个趋势性变化”,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换挡期。一方面, 在现有的外部环境和支持条件下,不能再一味地去追求高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新常态下增长速度下降,决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发展,必须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南充改革发展。
适应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心态”。面对新常态,一定要改变旧的观念和逻辑,树立与新常态相适宜的“新心态”。要坚决冲破思想观念上传统的、陈旧的东西的束缚,提高适应新常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围绕“九个趋势性变化”和“五个方向性要求”,立足南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研究新思路、寻找新出路、寻求新突破;要转变观念,破除GDP崇拜,放下对经济增速的纠结,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改变一味依靠行政资源和政策优惠推动发展的习惯性方式, 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的方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发展; 要转变经济发展组织形式,更加注重通过做实业、搞实体,逐步将经济发展引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适应新常态,必须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当前,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是南充最基本的市情,全市人均GDP、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等,与全国全省水平差距较大,实现同步全面小康任务艰巨而繁重。市委根据国际国内以及四川发展态势和南充实际,确立了今年7.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无论是从南充市情出发,还是从实现新目标的需要出发,我们都务必始终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始终紧紧扭住发展不动摇,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要立足南充实际,从资源、产业、市场等比较优势中, 从国家支持重点和发展战略中,从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形成推动发展的新的强大动力。
适应新常态, 寻求发展新突破,必须始终牢牢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经济发展要靠项目, 社会发展要靠项目,城市发展要靠项目,民生改善也要靠项目。抓住项目,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关键和要害。要充分发挥规划“龙头”引领作用,科学规划论证项目,超前谋划和储备项目,杜绝少数人“拍脑袋”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用发展的、战略的眼光去研究分析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和国家宏观政策、产业布局,寻找重点项目, 千方百计争取重点项目;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从一个一个重点项目抓起,从一件一件具体事情干起,列出项目清单、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时间进度,细化责任到人,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工作; 各方面的要素都要集中保障重点项目,人力、物力、财力都要向重点项目倾斜, 全力保障项目,为项目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环境,做到万众一心、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牵好项目这个“牛鼻子”。
适应新常态, 寻求发展新突破,必须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要打造开放的投资环境,当今社会,开放就是一种常态, 不开放就会死水一潭、死路一条,各级干部一定要敞开胸怀、放开思维、主动作为,主动宣传南充、介绍南充、推荐南充,主动与企业家交朋友; 要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党委政府要讲诚信,凡是党委政府集体研究确定的事情,都要说到做到,领导干部要讲诚信,决不能言而无信、不敢担责;要打造高效的服务环境, 领导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企业,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真正让企业家感受到在南充生活舒心、 发展放心、 事业顺心;要打造有序的法治环境,领导干部要主动学法用法, 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关部门要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打击侵害企业家利益的行为、 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营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
适应新常态, 寻求发展新突破, 必须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各级领导干部要振奋精神,奋发向上,引领带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要强化责任,推动落实,坚持一事一主体、 一主体一责任人,保证每项工作都有责任主体,突出“实”和“干”。各级党委必须责无旁贷地把经济工作牢牢抓在手里、 扛在肩上,不断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和方法,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强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做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注重培养一批政治强、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 要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分析研判,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指导督导,提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水平;要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统筹协调,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加强正面引导,为经济工作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