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中央纪委委员不是荣誉,是职务、更是责任担当,要干干净净做人、兢兢业业为党工作。地处川东北地区的南部县,在搭建纪委委员履职平台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开展廉政日常巡察
据当地介绍,过去一段时期内,南部县也与其它地方类似,纪委委员仅有荣誉,却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全县27名纪委委员中有许多是兼职,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且分布在各地各部门,除参加一年一次的纪委全委会外,平时沟通联系不多,对纪委的日常工作了解有限,更谈不上对纪委常委会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
2010年以来,南部县为非纪检监察机关的纪委委员履职搭建平台,组织县纪委委员开展廉政日常巡察,促使基层纪检监督进一步由“事前预防”转变。
据了解,南部县每年会开展多轮廉政日常巡察,每一轮巡察分为若干巡察组,每一个巡察组配纪委委员5名,组长一名。组长一般由县纪委常委担任,其他4名都是非纪委机关的县纪委委员。
怎样确保巡察不走过场?南部县在程序设计上下功夫,分为启动准备、现场检查、会议评议、整改落实、结果运用5个大阶段。细分又包括发出通知、商定日程安排、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等18个程序。每项程序都有具体的操作内容。
在巡察工作中,县纪委委员曾发现该县房管局廉租房分配信息公开不到位,社会上质疑声四起。巡察组迅速与房管局一起制订整改方案,在媒体上公布入住者信息,平息了一场风波。
在对乡镇的巡察中,巡察组发现该县千秋乡党委书记有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县纪委随后介入立案调查。
“纪委委员是反腐倡廉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充分发挥纪委委员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南部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超这样认为。
清晰界定职能
为充分发挥纪委委员的监督作用,南部县对于巡察组的职能赋予了清晰的定位。
廉政僚望记者了解到,巡察组只有调查职能,处理权则属于由县纪委班子成员组成的巡察领导小组。巡察组将巡察报告交给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作出评定意见并形成《党风廉政巡察意见反馈书》,送达被巡视单位一把手。此外,巡察结论还记入个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档案,并作为奖惩依据、领导成员职务调整依据。
在巡察南部县档案局在过程中,巡察组就通过前期“会诊”发现,该局对许多单位档案存档和装订都没及时归档管理,存在档案执法不严的情况。巡察组形成巡察报告,指出问题并限期1个月内整改。
收到意见反馈书后,县档案局立即整改,成立两个档案检查组,下到各单位进行执法。在梅家乡,由于档案工作不规范,被罚款数千元。巡察结束后,巡察组还实行适时“回访”制度,避免问题反弹。
在2013年的巡察工作中,部分乡镇财务管理混乱、无收据收费、乱发津补贴等廉政风险点被及时排查封堵。某镇因便民服务中心长期无人值守、干部作风漂浮问题,镇党委分管领导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镇党委主要领导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被诫勉谈话。
巡察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制度上把关
“搭建县纪委委员的履职平台,发挥纪委委员的监督作用,既起到了很好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作用,也保护了干部。”采访南部县纪委委员和许多被巡察单位领导时,这是众人的共识。
“由巡察中发现的个案导致在全县层面制定预防腐败制度的情况不止一例。”南部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巡察组在对乡镇巡察中发现,偏远乡镇在“村帐乡管”等政策上落实不到位,于是县上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措施。
严近代公务开支相关举措的实施,也与巡察工作密不可分。几个巡察组在对部门巡察中同时发现公务开支偏大,这一现象引起县委、县政府重视,针对这一苗头性问题,县上进行规范,“从制度上把住关口,减少了腐败发生的几率,也保护了干部。”被巡察单位的负责人说道。
一个统计数据足以说明巡察制度给南部带来的变化:2013年,全年重点巡察单位8个、专项巡察单位14个,发现问题17类,督促完善单位39个方面管理制度,纠正违纪违规资金62万余元,通过抓早抓小,起到了“预防预警、治病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