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纪检干部援藏纪实
南纪宣策划
雪山之巅的寂寞坚守
陪同县委书记在彝家新寨调研
在九龙县40个南充援藏干部人才的队伍里,有五位来自南充纪检系统的干部,如果说40个队员代表着南充干部队伍的形象,那么他们就代表着全市纪检干部的形象,是否特别能吃苦、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是队友们和藏区干部群众检验他们的标准。如今两年过去了,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所有人,他们是新时期合格的党的忠诚卫士,他们无愧于纪检干部这个光荣称号。
从来不说不的秀才书记龙强
来自于南充市纪委的龙强,40来岁,其貌不扬。他的亮相是在全市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动员大会上代表队员的发言,他那“请市委放心,我们一定克服困难,严守纪律,顽强拼搏,不辱使命”的铿锵誓言,是全体队员的心声,也让领队杨德宇和队友们一下子记住了他。
说起龙强,杨德宇毫不吝啬地用了“服从意识强、敬业精神强、工作能力强”三个“强”字来形容。
刚到九龙,龙强同志挂任的是县纪委副书记,报到第一天组织上就叫他牵头筹备全县纪检系统“三项建设”动员会议。他没有以情况不熟而推脱,而是克服着严重的高原反应,一头扎进了对当地纪检监察基本情况的熟悉中,了解县情,研学省、州纪委文件精神,向领导和纪委同事请教,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县总体活动方案和会议议程,确保了全县“三项建设”会议的顺利开展。
这边会议还完开完,那边县政府领导又安排他牵头参与溪古库区户籍清理,面对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困难和可能挨打受骂的危险,他还是没有推脱和退缩,带着工作组的同志马上赶到了工作地点。每天早出晚归进行拉网式核查,仅用10天就完成任务,清理户籍289户,清理出符合移民政策的新分户66户、违规分户24户、非正常移民人员29人,为政府制定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政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重要依据。这两项事情还没做完,龙强又接到了一个“份外”的工作:代县委起草全县作风建设活动方案。在一个不眠之夜后,红着眼圈的他在第二天的八点准时拿出了初步方案。在县委常委会上,他因文稿的高质量和工作起来不分白昼黑夜的拚劲,被县委书记赵景强一眼看中,直接抽调到了县委办分管文秘工作。就这样,龙强当了一个月的县纪委副书记后又有了一个新的职务:县委办副主任。
“县委办的文秘工作是个苦差事。赵书记征求我的意见后,我打电话问龙强时,他说从来没在‘两办’工作过,担心干不好,但只要组织需要,他坚决服从!”杨德宇说起那次调整至今还记忆犹新。
到了县委办后,龙强的工作更忙了。全办只有三个文秘人员,还都是新手,当时已是8月份,州上下达的全年信息目标任务才完成不到50%,更不要说每天的日常工作了,不管上班下班,他的办公桌上总有许多讲话材料、文件简报在等着他,他除了晚上睡觉,平时基本上都呆在办公室。援藏工作队那时也在建队立队之初,龙强还担任着综合协调组组长,既要协助两位领队管理队伍,又要起草全队的工作制度、汇报材料、文件简报等,还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但不管有多忙,凡是队里交办的工作他从没说过“不”字,而且从来都是高质量完成,有领导问起他这么多事是如何兼顾过来的,他笑着说,我有秘诀。其实他的秘诀就两个字:加班。
“要说龙强的特点,我觉得就是两个字‘认真’,这或许是他多年来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所养成的做人做事的风格和原则吧”九龙县委办公室主任鲜雪松说。起草县委全会工作报告,他带着文秘人员们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州委全会精神,下到部门、乡镇、村寨和矿山、水电企业搞调研,自拟报告提纲,组织委办领导和文秘人员集体讨论、分板块撰写、交叉修改、数易其稿。县委赵书记对他这个办法很赞赏,还亲自参加过报告初稿讨论活动。后来这份报告被与会同志评价为历年来最务实、最简洁、最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一份县委工作报告。“在办公室龙主任常说自己干文秘是半路出家,但他各方面的理论基础却非常扎实,分析解决问题、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却很强,县委全会、全县经济工作会、民族团结教育大会、党建工作会、教育发展大会等什么样的大会材料都难不倒他。”龙强的同事、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魏碧军这样评价他。
其实龙强的工作能力来自于勤奋好学和丰富的实践。凡是中、省、州的重要会议精神,他总是自觉学在工作人员之前,有时还打印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加之他在教育、发改、文化、农业和纪检部门都工作过,知识面广,参与起草的全县《推进优势资源开发的意见》和《加快融入攀西经济圈的意见》、《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成为落实县委四大战略的重要纲领性文件。结合学习和调研的收获,他撰写的《关于九龙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的思考》、《对新形势下甘孜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关于反对“四风”,厉行节约的几点思考》等多篇调研文章,有的直接转化成了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
2013年5月,龙强被中共南充市委提拔为南充市政协机关纪检组长,但在九龙县他仍然当自己为普通一兵,还是和县委办的同志一起工作拼命干,加班吃盒饭,回家挤大巴,自觉严守援藏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组织提拔他时,谈完话他就赶回了藏区;岳母摔成股骨粉碎性骨折他回去看了一眼就跑,一回来又一头扎进工作里。在工作队里,他也还是那个总是不声不响地为领导和队友们踏实做事的人。
有的队员笑他:“你都提拔了,还那么玩命,图个啥?”他认真地说:“既然我们有志而来、就要无愧而归,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和亲人的付出”。
又爱又恨的城市规划专家尹志刚
尹志刚是仪陇县住建局的纪检组长,援藏时刚刚30岁,是科班出生的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也是为数不多的受到九龙县委书记赵景强和县长尹江涛青睐的人。
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和来自派驻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尹志刚身高体壮,援藏干部们结合九龙特点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尹牦牛”,最大特点就是敢闯敢干,敢于坚持工作原则,对就对,不对就不对,哪怕你是领导!
到九龙后,尹志刚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高水平的城乡规划。为此,他带着规划设计组的同志跑遍了九龙的山山水水,跟着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一起到内地和发达民族地区考察学习,找到成都规划设计院的部分专家和过去大学的一些老师、同学请教。援藏期间,他还考入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职研究生班学习充电。他在九龙提出的“明确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统率地位,高点起步,精心组织,认真把关,科学预测城市发展方向,高质量编制各类规划,严格执行县城总规和控规”的建议被县委政府领导采纳。他的“在新形势下九龙城市的重新定位,指导新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如何解决城市空间资源紧张与跨越式发展之间的矛盾,县域空间发展指引”的意见成为了后来编制完成的九龙县新的城市总规的核心内容。
两年来,尹志刚先后参与完成了《九龙县城市总体规划》、《九龙县县域新村总体规划》《九龙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等6个法定规划的编制;完成了《九龙县城市特色风貌规划》、《九龙县大铺子风貌塑造方案》等12个专项规划的方案设计及滨河休闲长廊的施工图设计;启动九龙县华丘民俗文化体验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6项规划的编制,完成4平方公里地形图测绘工作。
这些规划凝聚着尹志刚多少付出,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九龙县住建局局长尼卜依伍说起他是“又爱又恨”:“尹志刚专业能力很强,我们局里专业上他最有发言权,每次看到他在规划编制会上跟领导们据理力争,我是既佩服又着急。佩服的是他有胆识有原则,着急的是怕领导下不了台,今后我们的工作得不到支持”。尹志刚说,尽管自己提的有的意见和建议没被采纳,但民族地区有它的实际,毕竟我的建议多数还是变成了现实的规划文本。
“抓规划更要抓落实、强管理,否则规划就是昂贵的束之高阁的废纸”尹志刚说。这两年间,九龙干部群众见识了他的专业水准,更体会了他的工作作风。城乡建筑市场清理整顿,他一天跑六个乡镇,这在藏区这是不可想象想象的,陪同的本地干部都有些受不了,他们说:“过去我们一天最多跑一个地方,这回是累安逸了!”检查中发现有违规行为,尹志刚坚决制止,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而且到时要亲自去看,整得人家一点也不敢敷衍应付。同时他还积极加强规划管理制度建设,对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进行了完善,梳理了“一书三证”发放及规划方案审查的办理程序。
出色的工作引起了中共仪陇县委对他的关注。2013年9月,尹志刚由仪陇县住建局纪检组长转任副局长;同年12月,尹志刚被提拔为全省重点小城镇——仪陇县马鞍镇镇长。尹志刚说:“虽然离开纪检监察岗位了,但这个岗位上养成的好作风我将一生受益!”
心里装着群众的纪委书记邓崧
邓崧是阆中市河楼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进藏后他担任了九龙县呷尔镇党委副书记兼查尔村第一书记。
“呷尔”,藏语意思“高原山中的平地”。呷尔镇是九龙县城所在地,幅员面积659平方公里,10388人,以藏族群众为主。在这样一个看似条件很好的乡镇工作,邓崧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是每年一季的虫草和松葺采集都是矛盾纠纷的敏感期,不仅镇领导班子,就连县委政府领导也高度重视;二是镇内有华丘寺和野人寺,寺庙管理和维稳工作也很复杂;三是县城所在地接受省州县检查考核多,工作只能出彩不能出丑。但这些压力邓崧都顶住了。他人年轻,天生是个乐天派,口才好,嘴巴甜,头发还带点自然卷,一些彝家的孩子都亲切地叫他“邓哥哥”,援藏队员们给他取了个彝族名字,叫“尼尔邓崧”。在镇里,他没事就喜欢往村里跑,访民情、搞宣传、摸情况,抓检查。
两年下来,他负责的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受到州、县领导肯定,指导成功创建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两个红旗示范村,培养了两名州委表彰的爱民村支书和模范村主任。牵头的华丘村“最美乡村”创建、村“两委”换届、创卫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而且在他的身上还充分展现了纪检干部勇于担当的精神。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呷尔镇震感强烈。震后,邓崧和镇干部们在第一时间冒险赶到农牧民家中查看灾情,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救灾工作,不眠不休连续奋战近30小时,使灾民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无一人员伤亡。在2013年全县“4.26”群体性非法事件中,他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信谣、不传谣,积极疏散聚集群众工作,确保呷尔镇和谐稳定。2013年7月和9月间,查尔村、呷尔村相继发生暴雨泥石流和洪涝灾害,他都是和同志们及时赶到受灾现场,迅速启动应急抢险预案,疏散、解救受灾和被困群众。在这一系列的突发事件处置中,他心里装着的只有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国家利益,唯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溪古库区、九江路和九龙民族广场拆迁工作中,他坚持“阳光拆迁” 的理念,实行法规政策、安置办法、补偿标准、协议信息“四公开”, 严格执行补偿政策标准。拆迁户王某为了能得到更多的补偿款,数次托关系、找熟人、送钱物,都被他拒绝。
今年虫草采集期间,邓崧同志主动请缨,负责全镇虫草采集的办证和发证工作,所办理和发放的3000余张采集证中没有出现一例差错,确保了虫草采集的顺利进行,全镇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援藏队员们问他:“你一天逗这个那个的硬,你就不怕吗?”他说:“说不怕是假的,但怕你也得做,职责所系呀!”
在孤寂中找准人生坐标的陈凯
陈凯是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挂职九龙县烟袋乡党委副书记。烟袋乡政府驻地位于雅砻江峽谷的山腰上,距县城有100多公里,与凉山州冕宁县接壤。当陈凯在县城含泪告别援藏队员们,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走进烟袋时,他真的是傻眼了。他说:“在高坪区我也在乡镇工作,想到了这里乡镇条件差,但没想到这样差!但领导和同事们却告诉我这是九龙县条件非常好的乡镇之一了。我就想,他们眼里那些差的乡镇会是个什么样子?”
最初的日子里,他找领队诉过苦,也向队员们发过牢骚,但很快他就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这样一个孤寂的地方,除了快速融入,专心干事,否则生活和情感永远都无法充实起来”陈凯说。
维修整治村道公路,他和群众们一起挥着锄头干;刷写永久性岩标,他提心吊胆地和同志们一起在崖壁间爬上爬下;整治场镇环境脏乱差,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清洁员;他协助党委书记完善各项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内容,搞好村级资产清理核实,经常到、群众家里去访民苦、顺民心、促民安、助民富。
去年4月因工作需要陈凯被抽调到了县交通局,主要负责办公室工作,他服从安排,任劳任怨,很快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到了交通局有了更多的机会下乡,他才明白了当初自己去的烟袋乡有多么的好,组织确实没有亏待他。他说:“我们在藏区所吃的苦,在内地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碰到。但我不后悔,因为磨难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财富,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来体验的”。
给群众整洁规范市场的工商所所长黄兴文
黄兴文援藏时是顺庆区工商局北城工商所所长,挂职九龙县工商局副局长。今年3月份才提拔担任顺庆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他说:“能够成为一名纪检干部,我很幸运,感谢组织的培养。”
熟悉黄兴文的队友都知道,他的这个纪检组长是干出来的。按照班子分工,黄兴文在九龙县工商局分管消保、食品安全和集贸市场、呷尔工商所。工作中他既抓法律法规宣传,又抓市场整治监管。两年来,带领相关股室在全县开展57余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经营户3215户次,处置不合格食品820公斤,收缴仿冒白酒总价值达16000元。查处食品安全、假冒家用电器、无照经营成品油案等案件4起,处罚款30100元,收缴假冒商品货值17000余元。他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辖区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清理占道经营户30户,规范经营行为30户,给了群众一个整洁规范的市场。
如今,只要黄兴文一走进市场,就是一片此起彼伏的招呼声,他一买东西,有的商户就说:“黄局长,给啥子钱,拿去就是了哦。”他把东西一丢说:“你不收钱,东西我也不要了”。人家就只得乖乖地收了钱。黄兴文说:“每次从市场回来都要兴奋好久,我一个援藏干部,群众能这样对待我,知足了!”
两年的援藏工作时间很短很短,但在这五位同志的心里,却很长很长。他们说,这是人生一段无法磨灭的重要履历,他们经历了艰苦,收获的是财富。有人说,只要组织需要,藏区需要,他们可以干得更长,还有的人说,藏区的经历,将是他们人生的新起点。未来,无论在哪里,他们都会有藏区的那种吃苦耐劳与拚命精神,都将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再见的是九龙,永不懈怠的是党的事业,群众的利益。
附:龙强的援藏日记:
1月9日,星期四,雨加雪
晚上十一点钟,终于加班完毕,一个人走出办公楼,天气分外的寒冷,街上行人少之又少,街上店主早已关门回家烤火去了。走过十字路口时,24小时处突值勤警车还停在那里,车内亮着灯,车顶闪烁的红色警灯在静夜中传递着微弱的丝丝温暖。前几日,九龙连续发生了几起抢劫案,听说到现在还没破。想到危险,不禁就把棉衣裹紧了些,生怕有人会突然冲上来抢劫似的。刚往前走了一段路,身后突然传来“嗒嗒嗒嗒”急促的脚步声,猛一回头,却是一条大黑狗。唉,真成惊弓之鸟了。那狗也发现了我,就那么不紧不慢地跟着,我害怕它突然袭击我,停了一下,它却吓得一缩,往右前方跑了。到底是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它夹着尾巴,佝偻着身子,我甚至还听到它响亮地打了一个喷嚏,就很快消失在了我的视线里。也许是只流浪狗吧,不然这么晚了它怎么不绻缩在主家烤火?危险消除了,我也就懒得理它了。要说它可怜,我还不是可怜,这么大冷的天,加了班一个人还要冒寒回到清冷的家,连个问候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热饭热茶了。一切都只有自力更生,因为我们的亲人她们在远方,我们那个温馨的家它只在心里,想着温暖,却不可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