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川东北投资首选地 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原动力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013年5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响亮地提出了“打造川东北投资首选地”的奋斗目标。市委书记刘宏建强调:“南充面临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要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实现率先次级突破,必须坚持项目推动,营造一流投资环境”。市委副书记、市长向东指出,保持在川东北的领先地位,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要大力优化发展的环境。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武秀要求,市优化办要发挥牵头揽总作用,督促优化发展环境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深入扎实做好优化投资环境工作。
市委、市政府的坚定部署,成为了全市行政监察机关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经济加快发展的原动力。全市各地各部门认真按照部署,坚持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了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坚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旗帜鲜明地整治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以环境之好吸引人、以环境之优留住人、以环境之美发展人。
行政审批瘦身 审批事项成为全省市(州)最少之一
2013年6月20日下午,南充中盛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嘉陵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手续。市政务服务中心启动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当日下午5时,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地税局分别为企业核发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该企业负责人对此赞不绝口,表示对市政务服务中心及工商、质监、地税窗口提供的优质高效服务十分满意。
这是我市行政审批提速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缩影。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存在。截止2013年底,我市行政审批瘦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清理审查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保留90项,取消17项,下放40项,将43项转为服务事项。在全省率先清理审查市级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33个单位申报的1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保留30个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21项,取消了12个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1项。在全省率先清理审查市级非行政许可项目,保留58项,取消9项,转为服务事项28项,下放18项。我市行政审批事项成为全省市(州)最少之一。
一批破坏软环境的人和事 受到严肃查处
高坪区建设局驻政务服务中心首席代表谢某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违规向服务对象收取好处费12万余元,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市安监局执法支队陈某、质安科长唐某,高坪区国土分局地价所长李某,高坪区城管办纪检组长任某等4名干部,在行政工作中乱作为、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砖厂业主钱物,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一件件一桩桩,充分展示了市委、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坚定态度和果断决心。市监察局表示,对破坏软环境的行为,不论涉及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破坏发展环境的查处力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市公安局成功侦破“2012.8·31”顺庆特大系列持刀抢劫临街商铺案等一系列危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集中开展了以打击“地沟油”、“病死猪”、“瘦肉精”等为重点内容的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成功侦办“8·12”特大收购、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案件,32名涉案人员被依法判刑。营山县星火镇原党委书记陈军、原镇长何永俊在星火镇危房改造过程中,伙同开发商,擅自变更危房改造规划方案,更改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后被依法处理。
截止2013年7月底,全市投资软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将监督检查贯穿始终,先后查处了影响投资软环境的典型案件共计6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人,有力地纠正了吃、拿、卡、要、中梗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坚持强化常态化执法和效能监督 维护公平的发展环境
行政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关系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公平正义的市场秩序。去年以来,市监察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执法监督活动,确保了工作落实。
组织闲置低效土地专项执法检查。全市共清理排查土地970宗,面积34013亩,清理出闲置土地162宗,面积5191.38亩;低效土地107宗,面积4058.82亩,通过没收、处罚、收储、重新签订协议等方式,已处置闲置土地76宗,面积3643.724亩,已处置低效土地42宗,实现土地新增收益近100亿元,已处置出让部分实现土地新增收益16.73亿元。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中,重突出问题的专项执法检查。通过严谨的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发现和纠正了行政执法中不规范的问题56个。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工作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协议履约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对2010至2012年期间签约落户我市招商引资企业的投资、建设、用地、奖励、办证等情况进行清理检查。督促已经投产但未达到协议投资规模的39家企业、未完全履约的29家企业及时整改落实。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国土资源领域、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水利发展改革政策和林业“两大工程项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3年,市监察局开展执法监督检查179次,提出监察建议168项,纠正违法违纪问题76个,监督整改建章立制28项,立案查处1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34人,挽回经济损失和新增财政收益20亿元。
同步强化重大项目专项效能监察。针对部分园区企业水、电、气、网络、交通等要素保障难问题,协调经信委、电信、公交公司逐一落实;对2013年120个市级重大项目资金投入、建设进度、责任单位,不间断地开展数据监察,重点解决行动迟缓、工作效率低下、要素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强化重点效能案件的专项效能监察,先后对鱼米巷旧城改造项目、北部新城建设拆迁业主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促进了行政行为规范化。
加强招投标监督 预防腐败关口前移
为确保招投标秩序规范有序,2013年,市监察局、市招监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监督关口前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开展重点领域监督检查。依法协调解决30多个涉及基础设施等重大民生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牵头开展了代理机构专项治理活动,对6家涉嫌在招标文件中挖坑设陷的代理机构进行了调查,已暂扣了3家代理机构履约保证金,震慑了一些不法招标代理机构。
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方式。督促协调实现统一现场管理,凸显了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市本级共完成交易1523宗,总交易额123.2亿元,为政府增值和节约资金18.78亿元,9个县(市、区)完成交易2318宗,总交易额136.64504亿元,为政府增值和节约资金26.5亿元。
加大典型案件受理查处力度。全市受理招投标举报投诉351件(次),立案154件164人(次),涉及违纪违法金额1.3亿余元,挽回经济损失近2.9亿元,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16人。在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功能,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我市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日,市政协党组向市委呈报的《2013年南充市投资软环境建设评价报告》显示,全市投资软环境建设有了显著改善,调查对象对南充市投资软环境的评价“总体向好”,1200名问卷调查对象中,认为本地2013年一年来软环境“有明显改善”或“有改善”的占93.69%。(罗伟 郭琼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