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监察厅“6.19”座谈会议以来,南充市纪委监察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关心支持,大力推进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强化执纪监督,认真履职尽责,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1至6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70件,同比增长11%;查处影响投资软环境典型案件6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人。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7.74亿元,同比增长11.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大幅增长。
一、主动争取支持,协调解决市级部门纪检组长排名问题。针对一些市级部门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纪工委书记)排名在单位行政副职之后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将调研情况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上文件精神,切实解决纪检组长(纪委书记)排名问题。经积极沟通协调,6月底,全市51个市级部门已全部落实了纪检组长(纪委书记)规范排名制度,理顺了工作关系,促进了职能发挥。
二、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力量向一线倾斜。一是加快推进市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调整。坚持与省纪委监察厅对口原则,结合南充实际,于7月18日前,全面完成市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调整。调整或退出议事协调机构19个,在原有基础上减少30.6%。二是健全市级部门纪检监察组织。市直各部门均派驻或设立了纪检监察机构,市委部门全部配备纪检员,市直191个党支部(总支)配备纪检委员;26个市直重要部门分别增设1名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副主任),市直纪工委和市政法纪工委分别增设了1名副书记、增加了2个行政编制。三是建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全市421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纪委(纪工委)监察室,配备乡镇专职副书记350个,各中心镇均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事,全额保障工作经费。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关于加强村(居)监督组织建设的意见(试行)》,规范和加强村、社区监督组织建设,全市有5321个村、436个社区设立了监督委员会和纪检员。
三、狠抓“五同共建”,统筹推进驻市单位反腐倡廉。一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先后3次召开调研座谈会,形成《加强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与驻市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统筹联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归口管理单位职责。细化日常协作、干部培训等重点工作措施,确保“一项任务、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抓到底”,有序推进工作开展。二是片区协作整体联动。全市派驻派出机构分成6个片区协作组,将中央和省上的驻市单位作为成员纳入。协作组长由市纪委领导同志兼任,负责指导检查本组内成员单位及其所属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协作组参与市纪委委员巡察,配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对成员单位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年度考核。三是校地合作共建共享。联合西华师范大学建立南充市廉政建设理论研究中心,充分利用高校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智力支持作用,推进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运用,形成工作双赢局面。目前正在着手开展2项课题研究工作。
四、坚持通盘考虑,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工作履职水平。一是集中开展业务培训。设立“嘉陵江清风讲堂”,对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开展视频培训,去年10月以来,先后有4000余人次接受了教育。从市、县、乡、村四级纪检监察组织及派驻(派出)机构选送55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中纪委监察部调训。开展以案代训、岗位练兵,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案件查办、现场讲解点评等,锻炼干部解决具体业务问题能力。二是建立异地交叉办案机制。对案情复杂、涉及面广,基层办理有困难或需要回避的案件,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指挥、统一调配,指定管辖,进行跨辖区办案,既充分调动了纪检监察工作资源,又有效回避了办“人情案”、“关系案”等矛盾和问题。三是完善工作监督机制。建立纪委委员巡察工作制度,对县(市、区)纪委监察局、派驻市级部门纪检组(纪委)班子运行情况、班子成员履职情况进行巡察,收集意见和建议106条,对巡查调研中发现的18名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3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