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争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27 09:06:02
谈谈如何争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在市委中心组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会上的发言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杨武秀
(2014年2月26日)
习近平同志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特别强调了敢于担当。回顾我们党90余载的历程不难看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关键在于我们党培育并拥有一大批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带头做到“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砥砺奋进”,争做一名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一、什么是敢于担当
词典里解释担当是指承担、担负(责任、任务),勇于担当重任,不计得失。清代知名学者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写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鲁迅也曾说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里鲁迅所说的“脊梁”也就是敢于担当之人。还有一个小故事:1944年反法西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胜利后,时任盟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我们已经胜利登陆了,德军被打败,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向大家表示感谢和祝贺!”其实,事后得知,为应对诺曼底登陆作战的不确定性,艾森豪威尔还另外准备了一份内容完全相反的演讲稿:“我们登陆失败了。这完全是我个人决策和指挥的失败,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我向所有人道歉!”这两篇截然不同的演讲稿,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大将风范:胜利了,他将功劳归于大家;失败了,他把责任揽于一身。因为战功卓著,更因为其敢作敢为、敢于担当的领袖人格,1952年选民们以压倒性票数支持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总统。可见,担当之意,古已有之;担当之人,世人敬仰。
敢于担当是一种境界,有境界自成一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诗以明志,穷其一生,忧国为民的赤子情怀和民族气节至今为后人所传颂。
敢于担当是一种信念,有信念就会有担当。毛泽东同志毕生坚信共产主义,其辉煌的一生体现了对民族解放、民族复兴的豪迈担当。邓小平同志也曾讲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凭着这股子劲,小平同志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引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有责任就必须有担当、有奉献。权力和责任从来都是相伴而生、不可分割的,党和人民在赋予领导干部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相应的责任,而且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孔繁森、郑培民、文建明等一大批好干部用生命和行动向我们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忠于职守、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敢于担当是一种风范,有风范就应清正廉洁、干净干事。一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过不了廉政关,就没有担当可言。无私才能无畏,自身不干净、不纯洁就没有担当的资格和底气。敢于担当,一方面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讲党性、讲原则,坚决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另一方面,只有自身清正廉洁,在任何时候都能肩膀硬、腰杆直,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在危急关头豁得出去。
二、南充跨越发展需要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
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敢于担当,就是因为当今时代特别需要这种精神。当前,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对南充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实现“率先次级突破、同步全面小康、实现富民强市”三大核心任务,要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拥有一支敢于担当、乐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但是,在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担当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想担当。怕得罪人,怕关键时刻得不到选票,对热点问题、难点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不管大事小事,不分轻重缓急,一律层层请示、级级汇报、照抄照搬,工作有姿势无实际。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出了问题四处推卸。有的借口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太严格、难把握,跑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二是不敢担当。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棘手问题,不能大胆解决,不敢开拓创新,怕担风险,回避矛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看摊守业。三是不会担当。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思维,缺乏强烈的机遇意识,有条件用不好,有机遇抓不住。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缺乏解决办法和点子。
作为西部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南充已进入跨越发展的加速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城乡统筹的突破期,遭遇的压力空前、困难空前、挑战空前。在推进南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在全市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勇于和善于担当起推动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
三、营造敢于担当的良好环境
一要落实责任体系。营造敢于担当的从政环境,明责是基础。明责,就是明晰职责、明确要求,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化、部门责任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条无缝化。着力抓好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应尽之责逐一落实到人头,做到任务分工具体、职责划分清晰、目标要求明确、保障措施有力。着力强化责任考核,把敢于担当、履职尽责情况作为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改进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质量。通过实行压力传导和责任倒逼机制,促使各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在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真正做到敢担当、善担当、会担当。
二要加强激励支持。当前,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与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鼓励、支持干部勇于担当、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为此,要严格做到“三个区分”:一是把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二是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行为区分开;三是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对敢于担当干成事业、促进发展的,要加强宣传,大力培养和使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对因工作敢于担当、触动他人利益而引发信访举报的,要及时核实情况、澄清事实,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因工作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而受到错告、诬告甚至诽谤的,要依纪依法追究诬告者的责任,及时澄清事实,弘扬社会正气,为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撑腰壮胆,努力营造“支持改革者、鼓励干事者、教育失误者、批评空谈者、追究失职者”的良好氛围,真正让敢担当的人有机会、能担当的人有舞台、不敢担当的人没市场,让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于担当蔚然成风。
三要强化问责监督。要进一步发挥党内监督、国家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整合监督资源、共享监督成果,共同加强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在生动的工作实践中识别干部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善不善担当。要加大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不敢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行为,严厉查处工作中弄虚作假、不干实事、贻误发展的行为,特别是对不谋正事,打着改革旗号中饱私囊、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的腐败分子,坚决从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严格落实“一案双查”、“随案检查”制度,对于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因为不敢担当导致发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件,既要追查领导责任,又要追查监管责任,真正促进责任落实。通过严格问责,促进党员干部正确履职、秉公用权、敢于担当。让问责监督成为鼓励领导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创新的推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