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自古以来皆有之,其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铲除腐败也有一个漫长过程。因此,面对腐败行为,我们既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过程意识。相对过去而言,现在的腐败行为似乎比过去严重,过去腐败案件之所以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物质财富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由于监督不到位而没有及时发现。所以对于腐败问题不能厚古薄今,更不能把腐败出现的原因归结到改革开放政策,从而否定我们党的基本路线。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方向,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腐败的形成有其规律,反腐倡廉也要遵循规律,不能仅凭一时热情来反腐,要常抓不懈、打持久战,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推进反腐倡廉。
导致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腐朽文化传统的影响,又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既有经济转型期价值观变化的影响,又有市场利益诱惑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群体腐败与个体蜕变的原因。正确认识不同时期产生腐败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探索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毕竟人是有理性、有意志的行动主体,是有选择责任的,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要认识腐败的原因,树立科学反腐倡廉理念。
一个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为何从贪腐之地到廉洁之都,为什么新加坡能治贪,是因为新加坡做到了官员不想贪、不必贪、不能贪、不敢贪。也就是通过以德养廉,使其不想贪;通过以俸养廉,使其不必贪;通过以规固廉,使其不能贪;通过以法保廉,使其不敢贪。对于反腐倡廉我们要正确地看、务实地办,既要看现象、更要看主流。反腐倡廉不仅是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对于反腐倡廉不能孤立地看,而要历史辩证地看;不能感性用事,而是要理性实践,尤其需要把自己摆进去设身处地思考解决有效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 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