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则明、人清则廉”、“公生明、廉生威……”如今,走进西充县大街小巷、机关乡镇,廉政警言警句如清风扑面,让人耳目一新。
吹起“廉政风” 架起“连心桥”
“公开透明,反映了民主管理的一大进步,能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的产生,还了干部清白、给了群众明白。”对于西充县常林乡灵芝桥社区收支公开、惠民政策公开、资产处置公开等一系列“三务”公开举措,居民何洪武的肺腑之言,说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
“‘三务’公开主要是公开村(社区)的财务、事务和政务。”西充县纪委党风廉政室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三务”公开制度能有效扩大和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把群众有序参与贯穿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全过程。
“金山乡、永清乡建立了‘三务’公开发言人制度,每季度召开村民代表会,由村纪检员发布‘三务’公开事项,现场接受群众提问,实现了监督面对面。”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西充县纪委、监察局随机抽查了204个村(社区)“三务”公开落实情况,公开率达100%。
西充县对“三务”公开情况的督察,仅仅是该县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平安建设“六大活动”的缩影。
为营造风清气正、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今年下半年,西充县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在全县范围开展作风问题大整改、矛盾纠纷大化解、惠民政策大落实、社会治安大整治、腐败案件大查处、党风廉政建设和平安建设大宣传“六大活动”,集中整治一批机关效能问题、突出信访问题、与民争利问题、治安乱点问题和贪污腐败问题,筑牢生态经济强县建设的群众基础。
以权谋私这一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成为此次集中整治的方向之一。该县坚持严查严办的原则,敲响廉政建设警钟,惩治了一批违法违纪干部。西充县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赵某某在学校综合楼建设工程项目中,采取弄虚作假手段获得新增工程量,并未按程序报批,其行为违反招投标有关规定。根据有关规定,经县监察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赵某某行政记过处分。
“廉政建设是营造风清气正环境的关键,我们严肃查处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和招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案件;严肃查处工程领域中权钱交易的腐败案件和政府采购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西充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曹均山表示,惩治腐败,必须保持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好作风释放“正能量”
优服务打造“新洼地”
“同志,请问你需要办什么事?”
“我的《卫生许可证》到期了,需年审换证。”多扶镇金龟寺村杨显四在县城开办了一家餐馆,来到西充县卫生局驻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不到半小时,杨显四拿到了《卫生许可证》。他高兴地说:“现在进一道门办多件事,真是太方便了。”
走进西充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办事流程、行政审批事项,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41个部门(单位)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全程代办服务、延时办理服务、预约办理服务、特别通道办理服务、网上在线服务……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预防“只挂号、不办事”的体外循环问题。
“转作风、归根到底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顺应群众期盼。”西充县委书记韩伦红坦言:作风建设决不搞“雨过地皮湿”,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以好的作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干部作风好不好,将评判权交给群众。县纪委、县监察局从社会各界代表人士中,聘请30名行风、政风监督员,重点督察县直部门(单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逗硬查处9个单位违反作风建设相关规定,18名工作人员因无故缺岗被效能告诫,并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破坏投资软环境的违纪行为已立案3件、行政警告处分4人、党内警告1人。
风清气正,服务环境良好,带来了项目建设提速。文博馆、图书馆、档案馆、体育馆和政务会展中心、生态文化广场等项目和商业综合体、城北学校正如火如荼建设,两纵三横的道路体系基本形成,4平方公里的城市副中心雏形显现。派生的50个市、县重点项目相继启动,今年内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64亿元。
治安整治保平安
矛盾调解促和谐
“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这是建设“平安西充”的最终归宿。
该县开展的“平安西充”问卷调查显示:4000多名群众对“平安西充”满意度达92%,比去年上升1.17个百分点。
“街面上多了民警和戴‘红袖章’的社区巡逻员的身影,晚归再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何家巷居民杨小莉说。
社会治安秩序好转,得益于该县强化社会治安管控,完善巡防体制,加大治安刑事案件打击力度,着力整治一批治安乱点、破获一批积案老案、摧毁一批犯罪团伙,形成了惩治违法犯罪的强大震慑力。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平安建设,需要固本清源,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西充县如何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我们推行‘邻里守望’、‘店铺联防’、‘边际联防’等多种模式,实现了平安建设常态化,真正将平安建设延伸到‘末梢’。”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时春英给出了西充答案:以社区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城镇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信息综合处理等六大体系建设,加强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集中地、外籍人员聚居地等关键区域和青少年、外来流动人口、社区矫正人员等群体的管理。
橡胶坝还房小区的变化体现了该县平安建设的成果。这个位于常林乡灵芝桥社区的还房小区,入住户大部分为已征地农民,且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居多。以前,小区内路灯坏掉无人修、视频监控无人安、治安巡逻无人防,多次发生偷窃案件,邻里之间也因为一些矛盾心气不顺,公共环境存在“脏乱差”,居民怨声不断。在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中,社区成立了新的业主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机制,组建了小区治安巡逻队伍,维修了小区损毁设施。许多居民围到记者身旁,一个劲地夸奖:现在的干部作风实了,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真的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
对可能影响平安和谐的居民矛盾问题,该县建立了县、乡、村(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四级网络,调解人员达5252人,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双凤镇凤头村村民胥文华告诉记者,几天前,他与邻居为自留地林权纠纷发生争执,经调解员老夏调解后,双方握手言和,避免了一场肢体冲突。
风清气正好扬帆。如果说大调解体系是“减震器”,那么平安建设则是“稳压器”,西充创新“六大活动”载体的生动实践,奏响了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强音:“要努力实现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满意度。”在谈及该县开展“六大活动”的最终目的时,韩伦红如是说。(南充日报 记者 张德利 西充记者站 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