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省纪委监委坚持以办案为引领,深刻把握风腐一体内在规律,强化政治主动、精准理念、系统思维,持续深化风腐同查同治,一严到底纠治“四风”,一刻不停惩治腐败,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持续营造向上向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突出查办案件 强化高压震慑 2月13日,省经信厅召开以案促改动员部署暨警示教育大会,以经信厅原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案为警示,深入剖析管党治党不严、风腐交织等问题,推动以案促改促治见到实效长效。
周海琦案得以严肃查处,源于一条关于其生活奢靡的问题线索。“此前收到举报,反映周海琦开豪车、穿大牌、住豪宅,经过核查情况属实。”省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刘俊莲介绍,“通过由风查腐、循线深挖,全面查明周海琦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问题。”
“我们坚持对风腐问题‘零容忍’,始终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四川聚焦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严查政商勾连腐败,深挖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同步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重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查办案件稳住高压、强化震慑。
2024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992件,留置212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7568人,移送检察机关1359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279起。其中,省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省管干部57人。高压震慑之下,全省全年主动投案违纪违法人员1891人。
强化系统思维 风腐同查同治 不正之风极易滋生掩藏腐败,腐败也会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省纪委监委要求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不断强化系统思维,既由风查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作风问题。
在查办周海琦案中,专案组不仅由风查腐,深挖彻查周海琦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活动安排,大搞权钱交易等问题,还以周海琦为“原点”展开延伸调查,严肃查处相关人员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查”是治标,“治”是治本。省纪委监委出台《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推动重大典型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建立内部协作机制,由对口联系案发地区、单位监督检查室牵头,案件承办室、党风政风监督室、案件监督管理室、案件审理室、宣传部等部门根据职责密切配合、协作联动,联合相关派驻(出)机构,共同督促指导案发地区、单位扎实深入开展以案促改,从根源上解决“风”“腐”问题,推动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
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风腐“个性”问题,四川各地积极探索、着力纠治。攀枝花市纪委监委聚焦“三资”管理、惠民惠农补贴,制定县乡“风腐责”同查机制,着力纠治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精神懈怠、作风漂浮、敷衍应对现象。眉山市纪委监委针对多起案件暴露出的领导干部以民间借贷为幌子借机搞利益输送的新问题,将党员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纳入专项整治,进一步厘清党员干部与管理服务对象交往界限。
注重源头治理 筑牢拒腐防线 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根本在于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我们督促案发单位全面梳理各项业务,系统排查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领域及重要岗位、关键环节中制度运行的短板和廉政风险,推动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强化权力流程控制,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着力纠治制度执行不严、不到位等问题,坚决维护制度刚性。”刘俊莲说。
不仅如此,四川注重以点及面,聚焦当前风腐易发多发问题,针对性开展源头治理。比如,省纪委监委紧盯违规接待、大吃大喝等问题,将最易出现、常纠难消的公务活动用餐(车)收交费用问题作为突破口,会同财政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指导资阳市探索推进公务接待“扫码用餐”改革,并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广,开展全省公务活动用餐(车)费用“扫码支付”专项工作。
源头治理要注重化风成俗。省纪委监委坚持正反两方面同向发力深化宣传教育,会同省委宣传部连续三年举办“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将反映纪律建设、风腐同查同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巧妙融入其中,推动崇廉尚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风腐同查同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办案引领推进风腐“同查”,系统施治实现风腐“同治”,“三不腐”一体推进提升“同查同治”质效,把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要求贯穿案件查办、整改纠治、警示教育等各环节、各方面,有效贯通办案、治理、监督、教育,推动风腐同查同治全流程规范、全链条衔接,不断筑牢拒腐防变防线。(作者:黄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