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的同志为了帮我们解决问题,挨家挨户开展走访,征地补偿金已经如数退还给我们了。”近日,面对甘孜州理塘县“石榴籽”监督队的回访,呷洼乡所底村的村民们给出了满意的答复。
此前,理塘县“石榴籽”监督队在工作中发现并查处该村原村支部书记阿某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将征地补偿金平分给其亲戚的问题。最终,阿某被开除党籍,12万元的拆迁款现已全部退还到村民手中。
理塘县纪委监委“石榴籽”监督队在呷洼乡所底村开展“下访”服务。(杨学琼 摄)
群众关切处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着力点。今年以来,理塘县纪委监委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结合县里开展的“石榴籽”工作,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纪委监委的业务工作,组建涵盖委机关、乡镇纪委共47名队员的9个“石榴籽”监督队,通过每月开展一次入户、搞一次谈心谈话、记一篇民情日记、做一件民生实事的“四个一”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石榴籽”监督队采取走村入户到人的方式,全面开展“三访三查”行动——访乡村,查政策措施落实及党员干部作风情况;访农户,查动态监测帮扶及惠民资金发放情况;访项目,查重点项目建设及后续管理使用情况。督促辖区职能部门更好地联系群众、改善民生、解决矛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
“过去监督方式单一、覆盖面不广,现在‘石榴籽’监督队不仅是干部作风的‘质监站’,更是群众身边的‘监督哨’。”理塘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唐于峰介绍。
理塘县“石榴籽”监督队还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当好“五员”:注重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问题线索,当好廉情监督员;坚持严肃处理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当好执纪监督员;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搭建起纪检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当好民族团结员;大力宣传宣讲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走家入户了解老百姓诉求,面对面心贴心纾困解忧,当好政策宣讲员;加力围绕乡村振兴、农村“三资”管理、基层小微权力运行、护航“川藏铁路建设”重大项目、干部作风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好护民联络员。
理塘县纪委监委“石榴籽”监督队在高城镇替然色巴一村开展“下访”服务。(桑主 摄)
“自从你们上次走访发现村干部问题并严肃处理后,现在他们对村里项目建设以及大小事都上心多了。”面对前来开展回访教育工作的“石榴籽”监督队,理塘县替然色巴一村泽某竖起了大拇指。
此前,村民多次反映该村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因路面破损严重,人车出行存在安全隐患。该辖区“石榴籽”监督队长杨路群了解情况后,随即在乡重点工作会议上提出替然色巴一村道路失修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步协调县交通局申报道路修建事宜。为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石榴籽”监督队紧盯工程质量、修建进度、资金划拨等关键环节开展全过程监督,确保道路修复工程有序推进,昔日群众的“烦心路”终于成为了“暖心路”。
“石榴籽”监督队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紧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拉近了纪检监察工作与群众的距离,不仅让民族团结意识深入理塘县每家每户,更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石榴籽”监督队切实履行执纪监督职责,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对党员干部开展日常监督113次,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予以提醒告诫,组织处理33人;开展“下访”500余人次,收集问题线索20余条,为民办实事20件;入户宣讲200余次,开展“民族团结进家庭”工作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