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干净整齐的蓝色板房,一面面迎风飘扬的红色国旗,一张张充满希望的明亮笑脸……在“9.5”地震后的得妥镇繁荣村过渡安置点,甘孜州泸定县纪委监委在行动。
在得妥镇发旺村道路抢通现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督查专班的同志,已是本月第二次到现场监督了。对比进度、查看工期、询问进度……放眼望去,两岸高山上虽仍是满目疮痍,但眼前希望的通道贯通在即。
泸定县纪委监委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督查专班在德威镇集中安置点督查安置点建设推进情况。(安伟 摄)
“9·5”泸定地震进入灾后重建恢复期后,县纪委监委制发《泸定县“9·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将灾后恢复重建作为“重塑泸定促改年”专项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资金、物资、项目、履职“四个重点”,组建决策部署落实督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督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督查、群众工作及群众安置督查、干部作风督查、灾后恢复重建问题线索处置共6个工作专班,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对震后指挥体系运行、群众过渡安置、灾后重建项目规划和实施等方面开展专项监督,推动情况互通、线索联查、问题整改等工作高效运行,形成专项监督闭环,切实保障重建政策全面贯彻落实、重建项目优质高效实施、重建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截至目前,县纪委监委共开展监督检查81次,督促整改问题168个,处置问题线索20件,党纪处分3人,组织处理10人。
把触角延伸,听清辨明灾区群众的千言万语。“用手机扫码就可以举报,不用花时间精力写信,更不用往县里跑,真的是太方便了。”县纪委信访室工作人员在向繁荣村集中安置点的村民刘阿姐宣传“码上举报”,并现场演示“码上举报”如何操作,刘阿姐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
泸定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德威镇安家湾村向群众宣传“码上举报”,并指导群众操作。(安伟 摄)
地震发生以来,泸定县纪委监委深入灾区一线,组织开展“码上举报”宣传月活动,充分发挥信访监督执纪“第一棒”作用,制发宣传展板30块,宣传小座牌200个,宣传海报150张,宣传手册30000份,全县7个乡(镇)、82个村(社区)实现建码用码全覆盖。
“我们的交通补贴现在都还没打。”2022年国庆节前夕,得妥镇紫雅场村党风政风监督员向县党风政风监督室反映,部分村民至今未收到大岗山电站交通转运费补贴。即收即转、当日分办。原来,由于大岗山水电站建设,得妥镇紫雅场村的外出道路进行了改道,水电站和村民签订了交通运转费补贴合同,之前都是每季度打款,因受地震影响,2022年第四季度迟迟不见打款,村民们不由得都着急起来。
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收到情况反映后,县纪委监委迅速行动,按照“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职能部门+乡(镇)+村(社区)”五位协作工作机制,由分管常委牵头,统筹室组地力量,现场核实情况后,立即交办有关部门督促问题整改,2022年第四季度的交通运转费顺利“安全”到账。
今年以来,泸定县纪委监委收到涉灾信访举报5条,办结3条。帮助群众解决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问题15个,通过开展救助补助资金拨付滞后专项调研,向重建委提出可行性建议3条,推动支付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13352万元,维修加固补助资金8270万元,切实为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