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岗位本是锻炼干部的好“舞台”,但部分干部对其却谈之而“打退堂鼓”,有的甚至“从干那天就想换岗”,这类现象亟待纠治。
在急难险重岗位“打退堂鼓”,反映了工作上挑轻怕重的心态,暴露了不愿担当的作风问题。加强教育,宣传急难险重一线先锋、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榜样意识,做到见贤思齐、比学赶超;通报工作拈轻怕重、懒作为慢作为问题,敲山震虎形成震慑力,倒逼党员干部在急难岗位上尽职尽责。关心关怀,加强对急难岗位干部、一线工作者的慰问,解决诉求,传递温暖;并将其在急难领域办实事、解民忧和群众口碑作为“加分项”,评先评优、晋升提拔时予以考虑,让人更有盼头、干劲更足。
克服“本领欠账”,方能迎难而上。开展安全稳定、基层治理等急难领域的专业指导和业务培训,多讲案例、搞实操,在生动教学中消除“本领恐慌”。推行“新老传承”“梯次培养”机制,在工作和学习中拜师学艺、结成对子,实现老手带新手、熟手帮生手。同时,通过微信、QQ等群聊搭建线上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分享经验技巧,促进干部互学互鉴,让干部本领更加成熟,确保急难岗位持续有人胜任。
坚持合理容错,让人少背包袱多上进。明确急难险重岗位容错边界与情形,对因积极履职、大胆创新而出现的非原则性失误,给予客观公正评价,不盲目追责、问责。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反馈机制,及时为受容错干部澄清正名,消除其心理顾虑、思想包袱。鼓励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轻装上阵、主动作为,营造敢担当、善作为的良好氛围,推动急难险重工作高质高效开展。(营山县纪委监委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