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充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出现暖心一幕:市民周先生送来感谢信和锦旗,对该中心协助解决长期未能办理的不动产登记问题表达诚挚谢意。此前,因周先生单位早已撤销合并,原始资料缺失,个人所提交材料也不齐全,导致办证陷入僵局。正当周先生一筹莫展时,该中心值班人员主动介入、细致询问,并在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的推动下,多次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反复核查取证,最终确认事实、补齐材料,顺利为周先生办妥了不动产权证书。
“红本本拿到手,群众心里这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驻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事例不仅是登记中心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更是纪检监察组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强化嵌入式监督,推动化解“办证难”问题的生动实践。
民生关切处,就是监督发力点。今年以来,驻局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职责,将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作为重要切入点,主动靠前、精准施策。通过“座谈访谈+窗口暗访+群众反馈”等多种方式开展摸底调研,系统梳理出历史遗留项目产权办理、跨部门材料流转效率低、特殊群体办事不便等三类突出问题,并据此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推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属地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及住建、税务等协同单位明确责任,着力构建“监督、整改、问效”工作闭环,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向发力。
在精准把握问题症结基础上,驻局纪检监察组坚持靶向发力,分类破解难题:针对老旧小区、改制企业房产等“历史遗留”堵点,督促主管部门建立“一盘一策一专班”机制,积极协调补充用地规划、税费缴纳等关键材料。截至目前,已推动85个历史遗留项目完成首次登记,惠及群众4.5万余户。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及企业办事需求,督促登记中心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办理服务。针对群众政策不熟悉的情况,推动登记中心联合街道、社区开展“不动产登记政策进企业、进社区”活动,现场答疑解惑,累计服务5家企业、5宗土地,10个社区、4000余户居民,有效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监督推动下,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实施“党建+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等模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驻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盯群众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开展监督执纪,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持续巩固化解成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