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映照下,阆中市七里街道金龟坝村的稻田泛起层层金浪。孙大爷站在新修的水泥路边,乐呵呵地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现在我们吃完晚饭就沿这条路散步,再不怕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喽!等到收稻谷,车直接开到家门口……”
就在几个月前,这条路还是另一番景象。一次下沉监督检查中,纪检监察干部刚走进村里,就被乡亲们围住了。“去年就被雨水冲垮了,骑个车都打滑,太危险了!”孙大爷当时眉头紧锁。一旁的李大娘也忍不住插话:“下雨天走这条路,浑身是泥。收粮食的时候车进不来,全靠人一点一点背出去。”
督查组立刻前往村党支部了解情况。党支部书记孙某坦言,这段坡道路基确实薄弱,雨水一大就遭殃。“村民自筹资金简单修过,可扛不住大雨。村里经费紧张,街道一时也拿不出钱,修路的事就这么拖下来了。”
摸清症结后,阆中市纪委监委及时向七里街道反馈监督情况。七里街道积极向市交通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争取,阆中市纪委监委持续跟进监督,最终争取到专项资金,顺利启动道路硬化与产业便道改造工程,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出行和生产运输条件。
路修好了,村民们的主动性也起来了。大家自发组成道路养护队,雨天清沟排水、日常维护巡查,不仅减轻了雨水对坡道的冲刷,更凝聚起共建家园的意识。
以金龟坝村道路整治为样本,阆中市纪委监委不断拓展下沉监督成效,着力构建解决民生实事的长效机制。干部们以一线走访为契机,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全市各单位建立《民生实事项目库》和《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响应清单》,完善“村居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确保群众呼声“听得到、回应快、办得实”。
同时,该市推广“居民议事+党(工)委支持”协商治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统筹能力,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
从“行路难”到“幸福长”,一条路的变迁,折射出的是“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工作机制的扎实成效。阆中市纪委监委持续推动监督力量下沉、关口前移,组织纪检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面对面听民意、解难题,并同步畅通“码上举报”等线上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立体诉求收集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动解决群众问题8023个,一条条曾经的“堵心路”,正一步步变成“连心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