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营山县新店镇大田村,绿意盎然,从产业观景台上望去,成片的牧草、玉米等农作物连绵不绝,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前这是一片荒地,拿不到半分收入,没想到今年3月还领到了1416元的土地租金,心结算是解了,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在村里做工挣钱,我很满意。”近日,大田村村民胡友太对前来回访的营山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道。
大田村的“烂尾”产业重新产生效益,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原来,大田村因发展产业实施土地调型后,将产业园承包给了某农业公司,但由于该公司经营不善,不仅产业园内杂草丛生,毫无效益可言,连当地村民的土地租金也不能按时兑付。
“我们的土地租金到底什么时候给?……”在大田村2023年的一次“阳光问政”坝坝会上,多名群众激动地质问道。
新店镇纪委干部和大田村干部查看种植园生产情况。
收集到群众诉求后,新店镇纪委干部就大田村土地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仅凭大田村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随即向镇党委专题汇报,镇党委集体研究后,决定会同营山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更换产业、更换承包公司的方式,重新流转大田村土地。为确保土地得到高效利用,群众利益不受损失,大田村与接手业主约定先给租金再用土地。目前,一年的土地租金已经打到了村集体账户上,重新流转的土地也种上了牧草、芥菜以及小麦等作物。
土地承包问题解决后,接手业主兑付的资金是否准确无误地进入群众账户,还是一大难题。新店镇纪委督促该村全面统计每户群众流转的土地面积,存在争议的协调一致后进行登记造册。计算出每户应得的土地租金后,再通过村上“七公开一曝光”公示栏和村民微信群等方式予以公示,确认无误后按户发放到位。
为了保证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新店镇纪委还建立了镇村两级联动监督机制,对村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跟进监督,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群众有诉求,纪委有行动,督促解决大田村土地承包问题,只是近年来营山县纪委监委主动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营山县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有事找纪检”工作,通过“公章赶场”“坝坝会”“三接访”等方式,共收集问题诉求361个,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