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全完善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升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质效、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三个专班”运行机制,持续提升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质效,日前,市纪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健全“三个专班”运行机制提升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悉,健全完善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升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质效、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三个专班”运行机制,持续提升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质效,是落实省纪委监委工作部署和市纪委七届三次全会安排的一项具体举措。该《通知》分别在健全清单管理、特色创新、包联指导、调研督导、片区推进、经验推广、动态预警、考核评估、通报问责等9个方面机制上,进行了工作细化。 在健全清单管理机制方面,《通知》要求,要结合南充实际,制定全市深化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任务清单、时限清单、责任清单。同时,市县两级“三个专班”每月要制定“工作清单”,月初发清单、半月问进度、月底抓调度,贯通市县乡三级成体系、全链条、接力式推进工作落实。 在健全特色创新机制方面,《通知》要求,要分板块指导县(市、区)按照“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方式,大胆探索、实践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南充经验。 在健全包联指导机制方面,《通知》要求,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统筹指导全市深化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副书记要包联片区、其他委领导要包联县(市、区),委机关各室(部、组)要包联乡镇(街道);各县(市、区)要划片定点对乡镇(街道)开展包联指导。 在健全调研督导机制方面,《通知》要求,要开展“贯彻落实二十大·从严治党强基层”调研督导,集中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检验成效;相关纪检监察室每月要下沉联系县(市、区)开展蹲点督导,紧扣月“工作清单”特别是各项硬性规定和创先争优工作落实情况,分类研判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强化问题整改。 在健全片区推进机制方面,《通知》要求,要全过程收集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紧扣正、反两个方面情况,分层分类组织召开跨县(市、区)、跨乡镇(街道)经验推介或问题督办片区会,看现场、晒工作、作交流、破难题。县(市、区)纪委监委要经常性组织召开小型片区推进会,现场调研、现场培训、现场解决问题。 在健全经验推广机制方面,《通知》要求,要聚焦提升基层监督质效、案件查办质效、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等,紧扣分块试点任务总结经验,打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南充品牌;要将深化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经验讲授作为《清风法意大讲堂》重要内容,组织各县(市、区)及机关责任室(部)登堂讲授工作开展情况和经验。 在健全动态预警机制方面,《通知》要求,要紧盯省纪委监委硬性指标要求,设置“黄灯、红灯”两个预警标准,对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临近“久办不结”“久立不决”时限要求等多个具体问题,要及时亮“黄灯”预警、发函提醒;对整改不到位、工作效果差的,要亮“红灯”警示,由市纪委监委包片、联县领导约谈县(市、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 在健全考核评估机制方面,《通知》要求,要在年度县(市、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纪检监察工作考核两个指标体系中,单列“三个专班”考核项目;要采取“日常检查+专项评查”模式,加大对工作推进情况的全程跟进,对九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在健全通报问责机制方面,《通知》要求,要对发现县级纪委监委参与和主责主业无关的议事协调机构、纪委书记分管其他工作、专职干部“专职不专”或长期不在岗,同类型问题多次反馈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以及“红灯”警示问题在规定期限内未解决的,及时予以通报。同时要深挖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不力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问题,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和领导责任。 “深化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今年年度重点任务之一,随着《关于健全“三个专班”运行机制提升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质效的通知》的正式印发,我们将从严落实9项机制要求,对标对表抓执行,坚决确保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