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栏 语 今年2月,南充市委市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六廉互动”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学习敬廉、文化养廉、监督护廉、警示守廉、家风助廉、宣传促廉“六廉互动”活动,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腐的自觉,巩固发展南充良好的政治生态。各地开展情况如何?自4月27日起,我们将推出“六廉互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家教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从优秀的家风中挖掘廉洁文化、吸收廉洁养分、讲好本地优秀家风故事,不断推动“家风助廉”走深走实。 建好清廉阵地 弘扬优秀家风 车行至西充县莲池镇观音堂村张罐沟,下车沿石板路走上10余分钟,眼前被青山环抱、周边绿树成荫的院落,就是西充家风馆的所在地。 这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房屋,秉承着传统的川东北居民风格,房屋呈穿斗结构、墙体以灰白为主,搭配木梁青瓦,它曾是民主革命家张澜之父张文倬设馆教学之处,也是张澜幼年学习成长之所。张文倬教育子女“平生无不检之行,无苟取之财”,在送张澜去日本留学时告诫:“为人不能忘本昧良,终生布衣也是福。男儿当自立自强,自爱自重,读书不求高官厚禄,但求为民造福。”这些“勤俭、清廉”的铮铮家训,不仅影响着张澜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为其后日写下“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的“四勉一戒”,并将其作为自己立德立行的原则和教育、要求子女的准则,留下了伏笔。 西充家风馆。 走进馆中,庭院古朴的水缸里植有青莲、屋前居中的木窗上刻有金色篆体“家”字,浓郁的家风韵味徐徐铺开。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展厅内,搜集有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老一辈共产党人严以治家廉洁齐家的生动故事以及中国传统的家风家训和张澜等本地贤人志士的家规家训。自2020年开馆以来,西充家风馆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市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 “通过近年来查处通报的案件,可以清晰看出不少党员干部的堕落腐化与家风不严息息相关,运用专业化的阵地,持续弘扬清廉家风,助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极具现实和教育意义。”市纪委监委案管室副主任郭琼辉如是说。 将专业化阵地建设作为推动“家风助廉”的重要抓手和前提。除打造西充家风馆外,近年来,市纪委监委还推动各县(市、区)纪委监委将仪陇朱德故里,阆中古城政德文化教育基地,顺庆罗瑞卿故居、张澜纪念馆等省市廉洁文化基地作为开展“家风助廉”的重要场所,结合各地优势资源,持续挖掘展示当地革命先烈修身齐家的事迹故事和古代先贤的家风家训,不断推动严以治家深入人心。 讲好家风故事 树立身边的榜样 市纪委监委始终坚持在家风建设中突出群众主体,近年来,通过各种评选、征文、讲座活动,持续引导身边人讲好本地优秀家风家训故事,让党员干部群众感受到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持续推动“家风助廉”深入践行。 2021年7月23日晚,由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主办的第二届“南充好家规”故事分享会在高坪区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获评第二届十大“南充好家规”的家庭现场分享了他们的家庭故事,他们中,有来自顺庆区的烈属遗孀何艳,丈夫聂辉2010年因戍边任务牺牲,她十一年如一日照顾公婆和年幼的儿子;有来自阆中市的乡村女教师纪蓉,16年重病,基本没有请过假,只为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进度......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故事,却同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蒙曼点评何艳的家庭故事。 “我想把这样一句话送给何艳,‘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再;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还’,何艳不仅有儿女债,还有父母恩,她不仅担起养老育幼的家庭责任,更扛起自己的工作责任,真称得上是‘铁肩担道义,善心承家风’。”著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现场解读着每一个好家规背后的深刻内涵、文化情感以及社会意义,其独到的视角、精彩的解说,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好家风、好家训故事,也持续在各县(市、区)生根发芽。在嘉陵区2021年国际家庭日主题活动中,该区科级领导干部家属、区属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家属等500余人进行了庄严的家风助廉宣誓,并现场聆听了的家风助廉廉政课;顺庆区以“共读一部家书”“互写一封家书”,举行“清廉好家风”征文摄影比赛等为载体,持续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推进当地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南部县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推进基层治理优势,以片区为单位持续深入开展“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教、建设好家庭”活动,先后挖掘出长坪山红军守墓人等优秀家风故事,多次被新华社报道,如今,长坪山红军守墓人所守之墓的原址上兴建了红色盐乡纪念馆,不断吸引着党员干部和群众带着子女前来参观体悟。 成风化人 党员作风在转变 “老杨,听说你今天收到群众送的红包,拒收不成后,主动交给了组织处理。你做得对,我们全家都为你点赞,望继续保持。”今年4月11日中午,正在办公室加班的蓬安县公安局兴旺派出所副所长杨国平收到爱人发来的这条微信消息,心中既开心又欣慰。 “以前都说配偶是党员干部贪腐的‘催化剂’,但自从有了廉洁家书,夫妻双方都在随时提醒对方守住底线,家庭风气在潜移默化中为之一变。”杨国平的话,道出了如今蓬安县不少党员干部的心声。 廉洁家书,是蓬安县纪委监委开展“家风助廉”的重要载体,从2021年开始,该委面向当地各级各部门所有科级领导干部,征集给配偶或父母子女定期写一封家书,家书内容可以是围绕廉洁从业齐家的真情寄语,也可以是因为平日工作忙,家人间沟通少,无法准确向对方表达的情感倾诉。看似形式寻常且传统的家书,却直击当地党员干部的内心。 蓬安县科级领导干部致家属的一封廉洁家书。 通过互写廉洁家书,当地党员干部拒收红包礼金意识明显增强,而一些作风不正的党员干部,也主动找到纪检监察机关说清自身问题,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今年以来,仅蓬安县就有6名党员干部主动找到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上交或拒收红包礼金,有5名党员干部主动找到纪检监察机关说清自身问题。 曾几何时,城市环境脏乱差,市容市貌亟待提升,是不少家住顺庆城区的市民对城市环卫工作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如何发扬吃苦耐劳的“保洁精神”?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出门打扫卫生,曾多年负责人民北路、和平东路清扫保洁的党员何弈,凭借20多年的敬业精神,成为系统内学习的榜样。如今,何弈家的“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团结互助”12字家训,早已在系统内广为流传,影响了熊维英在内的不少保洁一线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如今,提起顺庆区城市主要街道的环境卫生,不少市民对干净整洁的路面竖起大拇指,这也成为家风带动作风的又一例证。 “家风连着党员干部的作风,也连着社风民风。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南充好家规’‘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作为‘家风助廉’品牌打造的重点,持续推进好家风好家规阵地拓展、活动开展,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机结合,以良好家风推动构建全社会的好风气。”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