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的,起不来了,也没有啥想法了!”这是受到党纪处分干部最常用的一句话,显示出受处分党员干部“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据调查,绝大多数受处分的干部认为,再怎么努力也无再次升迁可能,何必要去做这无谓的“努力”,他们的思想间接地影响到单位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如何重拾受处分党员干部的信心,再续干事创业新激情?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福德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某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党内警告、调离原工作岗位的处分。受处分后本人一度意志消沉,工作状态一蹶不振,影响了自己的同时也将负能量传递给了同事。该镇党委、纪委的领导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让我们的同志背上包袱消沉下去”。该镇纪委书记任建彬暗暗打定主意,多次约杨某谈心谈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次沟通交流后,杨某从开始的抵触情绪到最后恢复斗志,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在镇安全生产办公室工作一年后,杨某主动要求勇挑重担,调入工作难度大、矛盾相对集中的信访办。经过不懈努力,杨某再次成为福德镇的一员虎将。“感谢组织不抛弃、不放弃,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温暖和力量”。如今的杨某在组织的教育帮助下,表示将时刻自我警醒,更加努力工作。如何让更多受处分的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重燃激情再出发?以下几点是我个人的拙见:
1建章立制树信心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虽规定有处分影响期,但受处分干部始终认为自己缺少与其他干部竞争的优势条件。纪检监察部门应针对性的对受到处分并在影响期内的党员干部建章立制,约束和指导干部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工作,完成既定任务;组织部门充分运用相关激励措施,安抚和鼓励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受处分党员干部,达到问过与暖心相结合的制度体系,重拾受处分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
2教育引导重情感
一个案子通过初核、立案、审查调查、审理等程序,过程中数次的谈话和会议通报,教育了受处分干部也警示了周围同志,但思想包袱使得受处分干部无心“恋战”,如何卸下沉重包袱,让受处分干部轻装前行呢?据调查,受处分后干部心理脆弱,最在意的是组织纪检部门对他们的看法。想主动汇报又难以启齿,想做事心里又彷徨。组织纪检部门应主动出击,通过上门家访、个别谈话、座谈交流等方式,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明确今后的改进方向。同时,针对少数受处分干部自卑、自弃等心理,量体裁衣,主动联系被处分干部,鼓励其重拾信心。
3舆论宣传示典范
如释重负,重获新生的喜悦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来共同勉励。让受处分干部在工作中得到组织充分肯定,讲述自己在“前世”犯下的过错,“今生”如何努力实现质的飞跃?让表现非常突出被重新提拔的党员干部,书写自己如何跳出思想壁垒,再投组织“怀抱”的励志过程。广泛宣传受处分干部的励志经历,展现我党“不抛弃、不放弃”精神。让受处分干部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再创干事激情。
处理是警示自己,震慑他人,但不是初衷,教育引导才是最终落脚点。如何重拾“跌倒”干部自信心,再续干事创业新激情,才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