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营山县纪委监委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把脱贫攻坚纪律保障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高效推进。从201年至目前,全县共减贫7762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8%,133个贫困村成功出列。
十条铁规 严肃脱贫攻坚纪律作风
“营山县双流镇沿山村在实施CD级危房改造中,只顾‘外形’不管‘内景’,仅对墙体刷白,不进行实际排危。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营山县清水乡红岩村文书蒋敏不入户走访、不电话咨询的情况下,在家凭空编造帮扶措施,搞‘算账式’脱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2019年,帮扶干部唐新民在脱贫验收后,消极厌战、松劲懈怠,1月内仅到帮扶对象家入户走访1次,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
今年以来,营山县纪委监委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先后出台扶贫领域“十条铁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方案”,严肃脱贫攻坚纪律作风,着力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扶贫留痕不留心”“搞形象工程”等问题。
“‘十条铁规’不仅明确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纪律,还对县级领导提出了要求,划出了脱贫攻坚纪律‘红线’。同时,我们还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严防‘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游走式’脱贫,让脱贫攻坚工作更实、效果更好。”营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罗明远向记者介绍说。
去年以来,营山县纪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下访督导,聚焦脱贫攻坚领域纪律作风突出问题,大力开展“三为”整治,大力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对53个乡镇开展4轮集中再监督再检查,共发现脱贫问题350余个,点对点发送《整改通知书》58份,移交问题线索32条,提醒谈话68人次,警示约谈99人次,诫勉处理82人、党纪政务处分117人,通报曝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起6人。
尖刀督战 力促脱贫攻坚问题解决
2019年4月18日,县脱贫攻坚“尖刀2班”直奔黄渡镇将军村晚熟柑橘产业园开展暗访活动。
“老乡,你每天几点上班?有多少贫困户在园区务工?生产、生活还有什么困难,对扶贫工作有什么建议?”
“我们贫困户都加入了产业园,不但可以享受分红,还可以在产业园打零工,一天可以挣70块钱,要是再给我们修几口蓄水池就好了。”该村贫困户杨俊兴和其他几名村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们反映的情况,我们会及时与乡镇联系,帮助你们协调解决。”“尖刀2班”副班长郭虹伶一边和村民攀谈一边把情况记录在本子上。
这种田间地头察民情、听民意、解民难的工作场景,是营山11个脱贫攻坚“尖刀班”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8年7月,县纪委挑选了40余名敢碰硬、善攻坚、作风实的纪检、巡察干部全脱产深度融入11个尖刀班,常驻一线督导,共发现问题8300余个,移交问题线索47条,追责问责62人,有效推动了全部问题整改解决到位。
“我们的纪检干部主动请缨到位置最偏远、基础设施最差、矛盾最集中、问题最复杂的村组开展工作,挑最重的担子、领最难的任务、啃最硬的骨头,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推动了项目实施,确保了营山脱贫摘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何鹏介绍说。
三类巡察,助力脱贫攻坚高效推动
“不是你们,我们还不知道村干部冒领了我们的地力补贴、退耕还林款呢!”营山县骆市镇牵牛村20户村民围着巡察干部,口中不停的说着“谢谢”。
县委第三巡察组在对该县骆市镇的脱贫攻坚巡察中,发现村干部将20户村民的45亩耕地面积造在自己名下,并冒领补助2.2万余元。
为确保营山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营山巡察系统扎实开展常规巡察,发现问题线索78条,函询4人,警示谈话24人;深度开展专项巡察,移交问题线索12件,立案4件;聚焦产业项目落实、资金拨付使用、扶贫工程推进等领域,对4个县级部门开展机动巡察,累计个别谈话80余人次,推动解决问题221个。
“护航脱贫攻坚不能有‘花架子’,要的就是这种‘绣花’功夫。县纪委监委以铁的纪律、实的作风、硬的举措持续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为我县顺利‘摘帽’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为各级党组织作出了榜样,向全县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营山县委书记黄金盛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