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体贴孝顺关爱 他是好儿子好丈夫好老师
来源:南充晚报        发布时间:2017-05-24 08:58:34

 

8b26bc86bbf41c3a0fcb3f12d0df5841.jpg

马先斌在给学生们上课

 

  马先斌出生在仪陇县柴井乡古楼营村。34年来,他一直在该乡教书育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他怀着一颗体贴之心、孝顺之心、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优秀品质;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忠厚待家、孝德育后、诚信处世、和善待人”是他们家的家训,看似简单的16字,他要用一生去践行。

 

  大学毕业 回乡任教

 

  柴井乡位于仪陇县西北部,距仪陇县城9公里。到达柴井乡场后,驾车在蜿蜒的村道上再行驶20分钟,就到达柴井乡古楼营村马氏宗祠。马氏宗祠坐东朝西,现存建筑山门、戏楼、左右厢房及正堂建于清乾隆年间,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新建了牌坊、前廊房,占地面积1861平方米。牌坊为砖石结构,高4米。牌坊后是前廊房,穿斗式梁架,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

 

  2003年6月,马氏宗祠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柴井乡古楼营村超过90%的村民都姓马。在马氏宗祠的一侧,用两间民房改成的教室格外引人注意。马先斌则是这一群孩子的老师,今年62岁的他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大学生———1980年,马先斌成为当时村里唯一走出去的大学生,考上了原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毕业后,马先斌放弃了在南充教书的机会,而是选择回到家乡任教。当时的古楼营村小学,现在已经改名为马氏宗祠小学,34年的时间,这里留下了他无数的身影。

 

  “因为待遇和条件艰苦的原因,所以很少有年轻教师愿意前来支教。”古楼营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马先斌在前年就应该退休了。这里的孩子们需要学习知识,如果马先斌离开学校,孩子们的上学就将成为一大难题。于是,马先斌毅然选择留在学校里,继续从事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让人十分敬佩。

 

  照顾父母 夫妻同心

 

  5月22日中午,当组织学生吃完午餐后,终于有一点空闲时间的马先斌向记者讲述了他家的家风家训。

 

  马先斌家中有两兄弟。由于一直没分家,在马先斌结婚后,他们依然跟父母在一起居住。2000年时,母亲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也患了食道癌。责任的重担一下就落在他跟妻子何淑碧的身上。平时,他白天要上课,主要都由何淑碧照顾老人,她一直陪在公公婆婆身旁,谈心说笑。并定时给两位老人喂药、喂饭,晚上还要给老人端屎倒尿、洗脚、翻身拍背。“记得在很多个夜里,母亲睡下之后才小便,打湿了被褥、裤子。为了不让母亲受凉,妻子这时就跟着我一起为母亲换被褥、裤子。”马先斌说,这些事情也都是以前小时候曾经看到母亲为爷爷奶奶所做过的事,很自然照顾长辈的传统顺理成章地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马先斌告诉记者,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从小就会教育他宽容待人,与人为善。母亲是一个很和蔼的人,在生活中她总是要求他们兄弟俩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身边的人,要尽到照顾长辈的义务。而且,她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马先斌回忆说,母亲一辈子很少和人红过脸,即使有过短暂的争吵也会很快就化解了。母亲身上宽容待人的品质,对自己今后人生中待人接物的态度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是成家参加工作后,在与同事和邻居的相处过程中,遇到被误解时,也总能做到宽容对待,与人为善。

 

  16字家训 代代传承

 

  马先斌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从小父亲就教育他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认真对待,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用心做好。马先斌坦诚,自己回到乡村教书就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而且这一方面父亲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马先斌介绍说,父亲年轻的时候工作十分认真,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自己时常从夜里醒来时还看见父亲在忙工作。在学习方面,父亲也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否则自己也不可能考上大学。

 

  马先斌说,父亲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真态度也对他有着正面的教育引导。他在回到乡村成为一名教师后,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让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取得进步,每晚下班回家,他会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个别叛逆的孩子,他会想尽办法与他们成为朋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成长。“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应该对孩子们负责”。

 

  “在为人处事这方面,父亲也常常跟我说,诚信是立足之本。”马先斌说,对于他家的16字家训,父辈们以身作则,他们对自己的长辈都很孝敬,用实际行动影响着下一代。“父辈们还教育我们,一定要把16字家训代代相传。”

 

  教书育人 桃李满园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古楼营村交通十分不便,学校的硬件配套也不完善,导致许多课程无法开展。马先斌说,这里的学生最多只能将小学读完,到了初中就必须得去10多公里外的乡上就读。

 

  “在小学时,孩子应该养成学习兴趣。初中以后,只要发奋图强,考上大学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马先斌说,在他们村上,到目前他有30多个学生考上了大学,可谓桃李满园了。这其中还包括他自己的两个儿子。

 

  马先斌的大儿子现在在宜宾教书,二儿子考上了公务员。“年幼时,父亲常教育我们,人要相互帮助,还要懂得感恩。”正是因为父亲的教育,以父亲为榜样传承这种家风,在潜移默化中,他便逐渐养成了孝敬父母、宽厚待人的好习惯。马先斌的大儿子说:“每次回到家中,父亲都要和我促膝谈心,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感恩社会等。虽然现在已经在外地安家,但自家的家训、家风,一定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记者 陈高洁文/图)

友情链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廉洁四川
廉洁顺庆 | 廉洁高坪 | 廉洁嘉陵 | 廉洁阆中 | 廉洁南部 | 廉洁西充 | 廉洁仪陇 | 廉洁营山 | 廉洁蓬安 | 南充新闻网
ICP备案号:蜀ICP备16033899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