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望见儿喂儿,
想起当年我喂儿。
今日我儿来饿我,
明日他儿饿我儿。”
这是我上学时知晓的一首“打油诗”。它说的是早年有个不孝子,其父年迈体衰后,便把老父亲关在破屋里,只让老父亲吃糠咽菜,他却和自己的宝贝儿子遍吃佳肴。老父亲看到后,感伤无比,吟出了这首《明日他儿饿我儿》。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但为后世之人起着警醒的作用。
我们阆中,关于劝孝的说法也不少。比如:
“你孝父母,儿孝你身”。这是 劝人行孝。
“屋檐水滴旧窝,一辈还一辈”;“不孝会遭雷抓”——不孝会遭到报应。
“活在不孝,死了干闹” ——讽刺不及时尽孝。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有关“孝”的典籍很多,《论语》中有多处谈到孝;《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计有十八章之多,其实合计不过2400个字,后人关于孝的规范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出来的;《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其第一章叫“入则孝”,集中讲了孝的要求。另外流传比较广的有“二十四孝图”,有图有故事,记录了从尧舜至清朝的孝子的故事;还有佛教的《百孝经》,在84句七言诗文中含有100个“孝”字。现在更有念诵歌唱的音视频,通俗易懂,是古今民间劝人行孝的好教材.
关于孝的哲理、经典、名言,故事不胜枚举。那些流传民间的俗语、“打油诗”无不发人深省。
比如清代诗人袁牧所著的《随园诗话》里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个箍桶匠对儿子十分疼爱。可箍桶匠年老体衰不能自食其力后,其子经常让他饿肚子,把好饭菜留给自己的儿子吃。箍桶匠见景生情,感慨之余吟出了与《明日他儿饿我儿》完全相反的《莫叫孙儿饿我儿》打油诗:
曾记当年养我儿,
我儿今又养孙儿。
我儿饿我凭他饿,
莫叫孙儿饿我儿。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虽自身身处厄运,还对不孝子有如此难以割舍亲情。
再有清康熙年间,福建南安县某村有一老者,儿子不孝,在猪圈旁搭一草棚让他住。有一天老人生病了。儿子儿媳无人过问。隔天猪生病,家人忙请兽医折腾。老人感叹不已,自咏打油诗一首:
我与猪临墙,
猪命比我强。
我病无人问,
猪病全家忙。
这首打油诗不仅表白了老人的无奈与愤懑,而且鄙视了儿子视猪命重于亲情的不孝行为。
另一首流传于古代民间的打油诗:
家家有老人,
人人有老时。
尔今不敬老,
尔老谁敬尔。
这首诗虽然无有趣味,但表达了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质,关爱今天的老人,也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同时也警示了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在自己孩子尚幼时做出行孝的表率。
现今也不乏规劝儿女行孝的打油诗,内容诚恳,震撼人心。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某村的刘老夫妇俩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儿子参加工作在外地。很少写信问候二老。一日收到父亲来信。父亲在信中委婉地提出向儿子借点钱。不料儿子作了一首诗回绝:
爹同志,娘同志,
爹娘两位老同志,
新时代兴新办法,
各自挣钱各自花。
对此,刘老伯很是气愤,以牙还牙地回赠了一首:
儿同志,媳同志,
儿媳两位少同志,
生儿育女我有罪,
二十年后尔尝味。
这两首诗很快在当地流传开来,谁是谁非,泾渭分明。
大道无形,大爱无言,父母的大爱常在不言之中。窃以为,做儿女的要细心体会才是。劝孝打油诗虽然俚俗,但本色拙朴之中将这种无私的爱发挥得淋漓尽致,促使不孝子孙汗颜,世人警悟。
在谈到孝,人们往往偏重于报答养育之恩。试问:配偶的长辈呢?
“娶了媳妇忘了娘”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农村里不乏实例。究其原因,不少是儿媳妇认为“反正我不是他们养大的”等歪理邪说而从中作梗。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因此导致夫妻离婚的也大有人在。
对不孝行为的制约,不外乎是道德和法律两大层面。
我国《宪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都有对老人赡养义务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不孝”达不到违法犯罪的情节。他们虽履行了金钱给付的简单赡养义务,但是在精神上不关爱,生活上不关心,反对丧偶老人再婚,婆媳关系长期紧张等等。这方面,法律也不是万能的。
谈到这里,笔者建议:
一、将“不孝”列入夫妻感情破裂的充分条件写进《婚姻法》。现实生活中,儿子因“妻管严”的不能尽孝,女儿因“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 的不能尽孝,致使家庭矛盾日益激化,又要顾及工作、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得不忍气吞声。如果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往往以“夫妻关系破裂证据不足”而判决不准离婚。如果写进了《婚姻法》,将对不孝媳(婿)逐出家门提供法律支撑。这也符合我国的传统伦理。
二、将不孝子(媳、女、婿)列入失信黑名单向社会公布。这样做看似有点小题大作,但实际意义远比把老赖等列入“失信黑名单”更有价值。老赖被列入“失信黑名单”,是金钱上的失信,而“不孝子”被列为“失信黑名单”是道义上的。赡养老人,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把这些“不孝子”列入失信黑名单,可以警示更多的人善待老人。同时也提醒人们,这种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无论在商场上,还是职场上还会有什么诚信可言?对父母都这样,对别人还会真诚吗?谁还敢与他们打交道呢?
及时尽孝吧。不要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而遗憾终生啊!
九曲黄河,不尽长江。古老华夏,礼仪之邦。孝悌美德,永世传扬!
作者:李 敏 单位:阆中市地方税务局
该文在“我与孝道”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