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肃纪”活动卓有成效
以党的群教活动为契机,在去年正风肃纪活动的基础上,按照“找准问题、立查立改,上下联动、限时整改”的思路,巩固深化、加力推进。
一是广泛收集意见,通过“一线两网四访四评”,收集群众意见10373条,按“四风问题、民生诉求、案件线索、意见建议”4大类建立问题台账。二是台账式解决问题,制定了《仪陇县“9+4”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对23个大项115小项整治任务,分别由县委常委牵头,8个牵头单位、24个主办单位、67个协办单位具体负责,倒排工期、验收销号,问题整改达标率为98.7%。三是真督实导推动落实。建立县委督导组联片督导、县纪委巡回督导、主办单位蹲点督导的“三位一体”督导机制,先后开展6轮次集中督查,下达《督查督办整改通知书》91份,发出《督查通报》5期。四是查办案件强化震慑,受理群众信访举报939件次,立案89件,办结71件,处分90人,“双开”4人,立案、处分人数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4.8%、63.6%。五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活动成效提升固化为制度规范,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完成43项制度建设,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堵住一个漏洞、形成一项制度,完善一套机制”,从根子上铲除溯滋生“四风”的“土壤”。
整理群众意见
仪陇县:坚持“五化”标准,打造“阳光村务”
今年以来,仪陇县针对村务不公开、公开流于形式等问题,坚持“五化”标准,大力推进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对村务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了“群众想看啥、就公开啥” ,村务公开工作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一是载体标准化。印发了《仪陇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对村务公示栏的位置、材质、尺寸和版面进行了统一规范。目前全县934个村(社区)都建起了规范的公示栏(其中新建786个),实现了村村有公示阵地。二是内容模板化。对公开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将村(社区)两委干部“十不准”行为规范、村干部职责分工、公示要求及乡镇纪委举报电话列为固定公示内容;对惠民政策、村级财务、村级事务等三大类信息在“公示事项、政策规定”板块定期公示;在回音壁板块及时反馈群众事务办理结果及村“两委”对群众诉求的回复,做到件件有着落。三是公开及时化。为增强村务公开的时效性,坚持实行一月一公开,一般事项在次月初公开,保持30天以上;临时性事项随时公开;时间跨度较长的事项,分阶段公开,事项全部完成后,及时公布结果,使群众对上级惠民政策、村上重大事务、村级财务收支能及时地了解和监督。四是责任明晰化,建立起以乡镇为管理主体、村(居)委会为责任主体、村(居)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三位一体”的工作责任体系。村“两委”负责在辖区内交通要道口建好标准的公示载体,落实专人按要求逐月公示。村监委会、村纪检员履行监督职责,对公示内容严格审核把关,分月建立公示档案,每月上报公示图片。乡镇纪委采取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所辖村(社区)村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一月一检查通报、一季一考核排名,每月定期向县纪委上报公示影像资料。五是问责刚性化。由县纪委牵头,组织民政部门对公示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办。今年已开展专项督查3次,印发工作通报3次。对工作不力、走形式、图应付、搞假公开的,进行点名通报;对连续两次村务未公开的,责成乡镇纪委向县纪委作出书面说明,并免去村纪检员的职务、按程序罢免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将各乡镇村务公开情况纳入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内容,对被通报批评单位每次扣减年度目标考核分值1分。
村务公开文件
龙桥乡李基山村公示栏
检查村务公开情况